(拉美士27日訊)約100年前,拉美士就已有一間汽油代理商,商號叫做“陳萬青號”,英文名叫Chop Tan Ban Cheng。
當英殖民地政府約於1950年頒佈實施緊急法令,把散居在園芭裡的居民移至新村之前,拉美士的丁能路和巴剎路已有商店了。
ADVERTISEMENT
1928年,一位叫陳後銖的商人,獲得蜆殼標(Shell)公司授權成為汽油代理商後,就在今天的依布欣路敦拉薩路之間小區裡,設立一個手搖式汽油桶做生意。
陳展采:祖父屋旁搭寮子賣汽油
陳後銖的孫子陳展采(67歲)對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這個小區裡有亞答屋、椰樹、印度穆斯林“Bayi”茶檔,以及後來的“椰樹下食店”。
他說,祖父開設一間名叫“陳萬青”的商號經營汽油生意。祖父於1939年去世後,父親陳惟尊(1923-1999年)接手生意。
他說,據父親生前透露,祖父售賣汽油的早期年代,聯邦道路還沒貫穿到拉美士,當年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火車,而據稱汽油是從昔加末等地,運載到拉美士下貨。
地段遭徵地讓路發展
他表示,其父親透露祖父在屋旁搭建一個簡單寮子售賣汽油,當年的汽車和摩托車十分稀少,主要顧客群是羅裡、軍警車輛。
在他出世的1956年,蜆殼標公司在父親賣油的隔鄰,購地搭建一座油站交由父親管理,父親把“陳萬青Tan Ban Cheng”老招牌,掛在油站辦事處進口處,前來添油的顧客們都能看到這招牌。
他表示,2004年,政府展開金馬士至亞依淡道路擴建計劃,徵用他們家族代理的油站地段後,自此陳萬青蜆殼標油站走入歷史。
目前經營煤氣代理
他說,其父在1969年獲得蜆殼標煤氣代理權,後來蜆殼標煤氣易名為Mira Gas。目前,他的弟弟陳展宜(65歲)和姐姐陳麗珍(70歲)使用陳萬青商號,打理煤氣代理生意。
他表示,目前拉美士鎮裡鎮旁共有5間油站,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歲月裡,陳萬青油站是拉美士鎮裡唯一的油站,是很多拉美士人的共同回憶。
9兄弟姐妹都曾到油站幫忙
陳展采表示,他們9位兄弟姐妹都曾在父親經營的陳萬青添油站幫忙。
他在拉美士念中學時,每天早上6時許和兄弟去油站發動引擎後才去唸書。
他表示,一旦引擎故障無法發電,油站就無法做生意,因此父親就會急著找技工前來維修。
他說,當年的油泵設有一個手搖添油方式,惟十分吃力,因此停電時只能給摩托車添油而已。
他表示,由於父親經營的油站在很長一段歲月是鎮裡唯一油站,因此偶爾晩上收工後軍警或消拯員上門,也得開店為他們的車輛添油。
他表示,油站沒有電供就無法做生意,而家族曾經經營的油站,經歷引擎、私人供電和目前國能供電的歲月。
李阿忠:光顧直至結業
拉美士村民李阿忠(82歲)早年住在丁能路芭園裡,在緊急法令時遷至拉美士新村後,就開始騎腳車往返約10英里割膠。
當年,由於他還沒有摩托車或車輛需添油,因此不曾與陳萬青添油站交易。
在他的記憶中,拉美士早年除了陳萬青寶號的蜆殼油站之外,在依布拉欣路和聯邦大路交界處,還有另一間似是美孚品牌的油站。
上世紀70年代,他購買人生第一輛摩托車後,就與陳萬青油站結緣,直至該油站在2004年結束營業為止。
他表示,當年他用700令吉儲蓄購買一輛70CC的本田摩托車,取代原有的腳車去膠園割膠,每隔三幾天就駕摩托車去陳萬青油站添油,每次都是把油缸打滿。
洪錦生:曾見過手搖式汽油桶
洪錦生(81歲)表示,他年幼時與家人的居所,距離陳萬青油站約50米,因此曾看過手搖式汽油桶。
他表示,他約在1970年購買人生第一輛車子,用來送貨做生意時,就開始到陳萬青油站添油。
賀潘年:拉美士人牢記“陳萬青”
賀潘年(84歲)表示,很多人都以為“陳萬青”是一個人的名字,其實這是一個商店的寶號,被大家稱為“陳萬青”的油站東主,名字叫做陳惟尊。
他表示,拉美士人對陳萬青這三字的印象根深蒂固,因此都把油站東主陳惟尊稱為陳萬青,而其子女則被稱為陳萬青的子女。
他說,談起陳萬青這三個字,他記得這是一個商號,惟要想了很久腦海才映現東主名字陳惟尊。
他表示,由於當年父親不許他駕駛摩托車,因此他之前不曾去添油,直至他購買人生第一輛車子後,才有機會到陳萬青油站添油。
在他的印象中,當年是陳惟尊、其子女或工人為顧客的車輛添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