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黨的黃美詩幾個月前出了一本書,書名是《我的故事:在平靜水面下》,還沒仔細閱讀這本書,但書的名字,讓我不禁聯想起我國的政治局勢,恰好的,就如這書名般。
水面上的平靜祥和,並不意味著水裡的情況亦是如此。換句話說,暗流洶湧,或就是對水裡情況最好的形容。
ADVERTISEMENT
我國的政治,無論城市或是郊區,政治的角力幾乎無所不在,而近幾年浮出檯面的宗教及種族政治,成了某些陣營企圖盤踞政局的另一股勢力,這股勢力為了權利,不惜一切將我國推向政治極化的局面。
政治極化,指的就是將政治帶向“極端化”的過程,較容易解釋的例子,就是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最初的當選,建立在混亂、社會撕裂的政治環境下,亂局中誕生的這位名人,執政期間各種打破常規的舉止言行,掀起軒然大波,美國《紐約時報》編委會更特別發表長篇社論,細數特朗普的各項“罪行”,甚至怒批他為“最糟糕的美國總統”。
我這麼看,特朗普是美國政治極化的產品,在馬來西亞,國盟的多位領袖,恰恰就是政治極化的代言人。
代言人一,吉打看守大臣沙努西。這位爭議性人物在執政期間,禁止州內所有投注站運作,並宣稱並非要邊緣化特定種族。這項決定之後,他又強調吉打州政府將管制酒類的銷售,酒精飲品只能在非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售賣。
如此的大動作,讓人未踏入他的地盤,就已深深感受到背後的宗教色彩。
代言人二, 吉蘭丹州國盟主席阿末耶谷,在擔任吉蘭丹州務大臣時,他強調吉蘭丹不需要電影院,如果有電影院,政府也難以控制。
這番言論,讓人深深體會到吉蘭丹州的娛樂行業“駐顏有方”,似乎停留在20年前,甚至30年前。
還有一位代言人,最近言論頻頻,也大方和國盟主席會面,討論在“馬來人宣言”運動中攜手合作。
21世紀的領導,應明確瞭解政治與經濟改革同時進行的至關重要;21世紀的領導,應更有世界觀。21世紀的領導,不應該是滿嘴宗教、種族權益者。
政治極化並非健康的現象,回到平靜的水面上,且讓我們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如何用我們的力量,趕在政治極化越來越嚴重之前做出改變。
#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