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8日讯)疫情后夜市经营成本涨30%,摊贩纷纷调整炸鸡、烤肉串(kebab)的售价,当中一份盐酥鸡从4元5角起到5元5角(新币,下同)。
《新明日报》报道,随着疫情阴霾过去,全岛各地的夜市回流,夜市承包商林自翔告诉记者,目前夜市场次需求已恢复至疫情前,可能还比疫情前增加5%至10%。不过,由于物价飞涨,摊贩生意明显比疫情前更难。
ADVERTISEMENT
蚝香饼摊位老板刘先生说,水电煤气和油价飞涨,再加上食材供应也纷纷上调,生意成本增加了30%。
为了不涨价,他减少人力成本:“比如夜市刚开的两个星期,人比较旺,就会请多一个人手。后面比较淡静就一个人就好。”
售卖乌打(otah)、香肠和鸡翅等炸食的陈先生说,除了所售卖的炸食一些起了1元,售卖中东风味的烤肉串(kebab)的摊位也起了1元。“尽管起价,但很有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况。”
在兀兰维斯达坊附近的夜市,有公众就表示购买的盐酥鸡涨了1元,目前为5元5角。
售卖炸鸡的摊贩罗曼表示,冷冻鸡肉成本对比疫情前涨了7元,为此一些食品起价。
另一名业者说,摊贩租金和营业成本均上扬,其中鸡肉的涨幅最大,因此几乎所有鸡肉食物已涨价5角至1元。

有业者吸收成本
也有者选择继续吸收成本,担心本就未恢复的生意会“雪上加霜”。
已有40多年夜市摆摊经验的尼迪(70岁)告诉记者,目前夜市生意减少50%,同时要面临30%的成本上扬,他无奈表示:“付给员工薪水后,我自己已经赚不到薪水。”
他形容,疫情前一桶食油24元,如今涨价到30元。
担心涨价后,顾客或不再光顾,尼迪和刘先生都想方设法节省生意成本,维持食物的原价。他们都表示过去10年都没有涨价。
有公众不介意多花钱
受访公众认为,食物涨价已是趋势,但夜市小吃有特色,他们不介意多花些钱。
阚清荣(39岁,建筑从业者)认为夜市有丰富的街头小吃选择,只是之前花10元可以吃到饱,现在好像只有半饱的感觉。
曾女士(65岁)说:“现在柴米油盐都涨了,食物都在涨价,他们涨价也差不多。不是天天吃,影响不大。”
黄伟翔(学生)则表示,他偶尔会和朋友来夜市逛,感觉和商场很不同,因此不介意花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