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訊)二胎媽媽在懷孕22周時驗出腹中胎兒患有先天的心臟缺陷和罕見的內臟異位,儘管命運多舛,她勇敢決定保胎,所幸兒子術後狀況良好,如今已上小一,熱愛跳舞也能運動。
2016年,龐佩妮(42歲,家庭主婦)在女兒約3歲時懷上二兒子。當她懷孕5個半月去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時,醫生要求進行第二次詳細的胎兒掃描,龐佩妮隱約意識到大事不好。
ADVERTISEMENT
她告訴《新明日報》,檢查結果顯示,腹中的兒子不僅患有先天性心臟畸形,讓她和醫生更意外的是,兒子胸腔和腹部的器官還與常人的位置完全相反,即患有罕見的內臟異位。
做出這項診斷的,是現在擔任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心臟科高級顧問醫生的陳敬傑。他解釋,龐佩妮的兒子患有右心室雙出口(doubleoutlet right ventricle),即主動脈和肺動脈均連接至右心室而非一左一右,以及肺動脈瓣狹窄(pulmonary stenosis),阻塞從心臟到肺部的血流。
出生後動手術修復缺陷
若不及時矯正,他的血氧水平將下降,長期會影響腦部和身體發育。
龐佩妮和丈夫彭原健(47歲)瞭解到,兒子出生後就得進行大手術修復缺陷,且有可能每10年就需要一次手術。“甚至有醫生告訴我,我兒子以後可能需要全天候看護。”
1萬人僅1例 醫生:新加坡罕見
醫生目前密切關注彭於安心臟瓣膜的狀況,若狹窄嚴重,或得再動手術。
彭於安內臟異位,一般並不對健康造成影響,除非還有其他相關的併發症。陳敬傑指出,內臟異位需要醫生改變手術習慣,因此當時採用3D打印,復刻出彭於安的心臟,以便醫生將手術步驟客製化。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心臟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郭瑞財教授告訴記者,一萬人中約有一例內臟異位,在新加坡屬於罕見。
“如果內臟異位包括心臟(即心臟在右),病患一般沒有健康問題。但如果內臟異位心臟卻正常在左,有心臟缺陷的可能性會稍高。”
決定是否墮胎 人生最灰暗時刻
在新加坡,若胎兒出現生理缺陷,孕婦在24周前可以終止妊娠。關於腹中胎兒何去何從,龐佩妮冥思苦想了兩週。她憶述:“決定是否墮胎的那兩週,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
兒1歲前動手術 每2年複查一次
但得益於她的基督教信仰,龐佩妮和丈夫決定勇敢面對未知。
2016年11月23日,二兒子彭於安出生。他隨後被送進加護病房,並進行復雜的全面檢查。距離他一歲生日只有15天時,心臟手術成功進行。
如今6歲的彭於安術後恢復良好,只需每兩年複查一次。雖然劇烈運動時仍得暫停休息、跳躍太多次還會因心臟超負荷而嘔吐,但他得以正常生活,平常喜歡跳舞以及和姐姐、弟弟玩耍。
為經歷相近家長 提供支援和鼓勵
龐佩妮加入非正式支持小組,為經歷相似的家長提供幫助。
彭於安的手術成功後,龐佩妮瞭解到,來找陳敬傑看診的家長們有個非正式的支持小組,於是決定加入。
她說:“有個孕婦也是驗出腹中的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她看起來真的很無助,我就去看望她。”
以她的自身經歷和累積的相關知識,龐佩妮為經歷相似的家長們帶去愛和支持。“希望以我的故事,也能讓更多人瞭解到我們的心路歷程,以及家長在這情境中所需要的鼓勵和幫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