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公民素質,恰好體現在公共設施與議題上,取決於他們怎麼看待、討論社會議題,甚至不引發社會問題,簡言之不為他人制造困擾和不便,說起來倒容易,是否有著一套緊密的課程實踐?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時便體現出來了。
我國現有的課綱,其實一直都圍繞公民議題,或深或淺,也到皮不到肉。
ADVERTISEMENT
就從我們生活周遭來看,這項教育貫徹得並不徹底,這點可從公共設施和待人處事的氛圍上略窺一二,就總結來說,我國公民教育的推進,和其他地方相較而言已然落後,甚至是不如人意的,這點是值得我國人民重視的議題。
試問你出門在外或在家時,是否碰過因為他人的無禮,而造成的不愉快經驗?
那些被刻意塗鴉的牆漆、不顧他們感受的惡鄰居、沒被妥善照顧卻原本可使用很久的設施、換了又換的凸面鏡、公園裡的設備、堵塞的溝渠、莫名形成的垃圾堆、沒被照顧好的公廁等。
若你經歷以上種種,便可得知我們身處的環境究竟有多惡劣。
這些問題其實得以改善或根除,就得仰賴公民教育的大力推行了,畢竟國人都希望自己身處文明且繁榮先進的國家裡頭,可是在那基礎上,要搞好的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和對周遭環境的重視及愛護。
好比近來首相安華提出的學生照顧廁所衛生議題,大家只著重在“學生得洗廁所”這結果來談,自然忽略其背後的重要意義。
讓學生參與清潔工作與否不是重點,那是過程,讓他們體會清潔工人的不易,最後才能有同理心地照顧公共空間的衛生,這才是重中之重。
公民教育最後的結果導向、受惠者其實還是自己,只是藉由外在形式,使得人們有同理心地從內在出發,再將其擴展到整個社會。
公民教育的進展緩慢,體現不出應有價值,也是人們不重視的誘因之一。
隨著我國下調投票年齡,我們是否也希望下屆選民有足夠智慧,履行自身的公民義務?他們是否知曉自己在民主體系裡頭,自身的權益和所扮演角色?
這些都是公民課應該被指導的概念,而非空泛的演說,即,我們得承認公民教育是一門專有學科及專業,而專業的事項必須由專業人士執行和處理。
由此可見,公民教育的重要不亞於其他學科,除課堂理論外,也重於實踐,而這些教育工作必須從小就做起,培養良好習慣,藉由個人影響他人,只有人文環境的質量提高,我們才有機會實踐和談論更高層次的社會議題。
最後,附上弗·培根的一段名言:“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
投稿須知:
■來稿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至本報新山辦事處;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必須附上真實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與電話、電郵網址,以及銀行帳號(匯稿費用);
■投稿內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種族等敏感課題;
■字數限800字;
■編輯對來稿內容,有修整的權力;
■本須知若有未盡善處,本報有權隨時增刪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