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国际同济会辖下的唐氏儿童综合症学前教育中心,通过早疗介入的练习、学习,让唐宝宝做到生活自理能力,在非达到一般人的高标准下,接触他们热爱的活动,进而在那个领域发光发热。
每个唐氏儿童面对肌肉协调困难,以及感情、智力和人际关系发展得比较迟缓,虽有轻重程度不一的学习和语言障碍,若早期干预到位,日后可以独立自理、融入社会和从事简单的工作。
ADVERTISEMENT
该中心编定从婴儿时期至入学前的教育课程,由专业指导教师于不同阶段的学童,给予训练肌肉运动、精细动作运动、社交技能和操作技巧。
此外,指导课程尚加入认知、语言等技能,同时为唐宝宝做好上学的准备,例如学会独自上厕所、在座位稳定坐著、有能力写字、阅读、绘画、彩色等。
指导教师哈妮占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指出,依据不同年龄层的唐宝宝以分组方式学习,可助提升学习效益和进度,特别是参与团康活动,学习与他人互动,了解团队合作之重要性。
“除了课堂上以一对一形式并使用合宜的教学工具或玩具学习,我们需要家长的协助,帮忙督促孩子完成教师指派的任务,重要的是从家中走出来,减缓退化、适应社会。”
哈妮占认为不论藉著游戏和特殊教育来增进孩子的学习能力,首要的是要打从心里爱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让唐宝宝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另一位指导教师莎丽也有同感。她说,唐宝宝孩子出生后不久应尽快提供特殊教育,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更多的关注,透过制定计划来发展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将之运用于一生中。
莎丽主要指导唐宝宝的婴孩时期训练,这方面的功课需要与家长一起进行,加上唐氏症基因会影响到身体很多层面,提供学习当儿还要关注其身体状况。
“例如在婴儿期,可以帮助孩子因脸颊、舌头和嘴唇肌肉无力而有喂养问题的母亲;在幼儿早期,重点是掌握独立运动技能,着重于低肌肉张力、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视觉和听觉缺陷的问题。”
新山国际同济会会长刘美玲表示,新山唐氏儿童综合症学前教育中心是继吉隆坡同济会之后,于1991年开设的非盈利服务机构,提供唐宝宝温馨、安全的学习及成长环境。
她说,中心两度搬迁,最终在新山玛芝迪花园购置永久会所,作为结合早期疗育及推广融合教育的据点。
“这也是全国第二所唐氏儿童综合症学前教育中心,初期中心收纳的学童在高峰期达70位,如今则是40位,我们都希望孩童们健康成长,未来仍有需要的话,服务依旧会持续。”
该会候任会长侯慧珠表示,对父母来说,家有唐宝宝的内心冲击并非外人所能想像,中心的成立给予父母亲辅助与支援,好好养育唐氏症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整心态,确保自己能建立正面及积极的人生观,同时从中心得到充足的资讯,就是让孩子接受特别训练,尽量让孩子学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她说,养育特殊孩子的父母亲情绪起伏大,中心也成立援助小组,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互相支援与学习。
“学童每个阶段都会规定父母必须参与其中,而且需要接受家长教育,教师则会观察和评估每位孩子的进展,让家长随时跟进进度。”
唐氏儿特殊教育期盼透过资源连结走进社会,增进大众对身心障碍者的了解与认同,提供自立生活与就业训练,减轻未来照顾成本。
该唐氏儿童综合症学前教育中心主席郭鹤麟说,技职培训课程是长远计划,虽然唐宝宝在认知有缺陷,但是多样化的练习安排,希望日后能产生动作技能学习的效益,呈现正面循环。
他也说,社会公众普遍对特殊教育抱持较高期望,对平等教育机会 的意识日益增高,为了有利于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中心的师资会按时参与培训再教育课程,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新山国际同济会顾问卓少祺指出,该教育中心每年举办活动如义跑、寻宝游戏和慈善晚宴筹募运作经费,借此提高社区对唐氏症的认识。
他说,大部份经费是作为相关群体的赋权和技能计划,提升基设与需要,当中中心设置多感官教室,通过调动特殊的光线、音乐和物体来开发人的感官知觉,加强沟通技能治疗。
该会辅导会长谢丽仪则表示,大家对唐氏综合症实际上有许多误解,教育唐氏儿童,家长的角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寻求专业人员或其他父母的帮助,了解最新的信息,或者了解他人的经验并获得建议,对整个家庭至关重要。当父母能够对孩子做出良好的反应时,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