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18日讯)路旁的塑料物品、纸皮及铝罐等,对很多人而言只是毫无价值的垃圾,鲜少愿意弯下身子把它捡起来好好处理。然而,这些被视为“肮脏垃圾”的物品,在一些人的眼里却是另有价值与意义,特别是来自麻坡卫星花园,现年68岁的庄玉秀。
每当外出时,庄玉秀的摩托车上都会放着一个黑色垃圾袋,看见可回收物品时会停下捡起。而她的举动并不是迫于经济压力的“拾荒”,是纯粹为了环保、行善及为孩子积福。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得悉,庄玉秀是一位老实淳朴的妇人,经历过艰难的时代。虽然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明确说出许多环保的道理,但十多年来都踏踏实实地默默做着环保。
她会把在外捡到的物资带回家中,再抽空进行分类处理,累计一定的数量后,就由小儿子载往环保回收站。
捡物资的行为,曾让庄玉秀遭遇异样眼光。惟她不多加理会,也不会觉得累,只表示已经做习惯了,做好自己的事,自己觉得开心就好,同时不要求别人跟着做。
庄玉秀是在约13年前,受到加入慈济的小儿子林瑞星的影响,才开始动手做环保。
她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当时其家婆常把可回收物变卖,因为所得不多,她就建议家婆把物品交给慈济处理,从中帮助有需要的人,并获得家婆认可。
“当时我们住在巴口益华村,我还会到附近的土埋场把可回收物品带回家处理。”
她指出,捡物资做回收的好处多,除了环保及行善,其三儿子的癫痫症病情也有所缓减,让她开心不已,并认为能为孩子积福。
庄玉秀43岁的儿子自小患有癫痫症,智商低下,需要她长期照顾。过去三儿子的癫痫症每年都会发作数次,必须送往医院,而近年来发作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捡物资的行为常常被人看作是“拾荒”,庄玉秀就曾在巴刹被外劳嘲笑,问她“孩子都大了,拾垃圾不会不好意思吗?”
她马上向对方解释,她捡物资不是为了变卖,而是要捐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自此之后,该外劳常常主动告诉她哪里有可回收物品,让她去收集。
庄玉秀的行为慢慢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她外出或到巴刹时,常有人主动将物资交给她,或让她到某处载回收物,也有邻居将回收物送到其住家,她都来者不拒,乐此不疲。
她表示,会把物资装入所准备的垃圾袋载走,若物资太多时,部分就会暂时放某地,之后才载回。
“我把垃圾袋放在摩托车篮子上,下雨时还能够遮雨;如果是大纸皮就会先折叠,然后当成坐垫骑着带回家。”
捡回收物已成为庄玉秀的习惯,如今外出时若没有捡起被丢弃的物资,她就会感到不舒服。
她笑称,做环保很有意义,加上她习惯劳作及无法闲着,倒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日子更加充实。
庄玉秀把住家五角基变成存放回收物资的地点,有空时就会慢慢整理及仔细分类,还会将潮湿的纸皮晒干。
她表示,曾经有一次她把不少纸皮放在路旁晒干,一辆垃圾车经过时停了一阵子,她察觉不妥后外出查看,发现纸皮竟然全被载走了。
她说,或许垃圾工友误以为那些纸皮是被丢弃路旁的,不过想到纸皮或许也会被工友们拿去回收,心理就释怀了,而她过后也把纸皮改放在家门前晾晒。
除了做回收,庄玉秀也相当节俭及有环保意识,就如家中的洗衣机只用来洗被单及沙发套等大件物品,家人的衣服至今仍然用手洗。
她表示,洗衣机会浪费很多水,手洗衣服还把水留起来浇花浇菜;她平日洗菜后的水,也同样会作为灌溉用途。
慈济志工林瑞星指出,母亲会仔细地进行分类,例如把包装上的纸和塑料分开,再打包好或绑好,认真程度连他也自叹不如。
他表示,做回收让母亲有寄托,自造福田,自得福缘,所以母亲甘愿做,做的欢喜就好;而母亲也把环保概念贯彻到生活中,所以家中垃圾数量都非常少。
他披露,除了一般的纸、铝罐、塑料等,生活中有非常多东西可以分类回收,例如塑料袋及饮料包装,只要做好分类就能从垃圾变成资源。
他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列,集合众人力量为爱护环境与地球尽一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