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3日讯)天气好热喔!来势汹汹的热浪和毒辣的太阳,真是令人招架不住,因高温就医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中西医从饮食、生活等方面分享保健方法,帮助改善暑热的不适,避免“热”出疾病。
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的中西医师表示,炎热干旱的季节使人们容易生病,特别是当水份补充不足够及饮食失衡,一不留意可能影响健康,进而出现伤风、发烧、喉咙痛等症状。
ADVERTISEMENT
医师指出,若在高温下产生头晕、头痛、心跳加速等现象,必须即刻警惕并设法让身体降温舒缓,一旦情况持续需尽快送医。
“平日的防护、防晒措施要做足,现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大热天感觉累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机会休息,让心情平静下来。”
中医师黄智威说,3月至4月这段期间,求诊病患明显激增四至五成,年龄层介于20岁至40岁居多,一些民众因天气热,想吃些重口味料理开胃,反倒造成身体“热气上火”,基础代谢及日常能量失衡。
他指出,体内产生“热气”的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和饮食不当,情绪变化大及生活不规律同样会损害健康。因此,预防胜于治疗,在高温时节更要适当补充防暑饮料,注意营养膳食。
黄智威以冰冷饮、吹冷气为例,不少人喜欢借此来降温解暑,但这样做法容易使人受凉,可能引发过敏性咳嗽,拉长了治愈时间。
“此外,有的民众从高温户外进入低温冷气房或家中,或是做完运动后,短时间里大量喝冰水与洗冷水澡,身体可能无法负荷环境温度之骤变,在冰水的刺激下,使血管收缩、心跳速率改变,就会导致身体不适。”
“最好先在阴凉处停留数分钟,让体温逐渐调适过来,把汗水擦乾,以免受寒。”
以中医防暑调理而言,黄智威认为消除囤积在体内的暑气,可通过清肺排毒的饮料如苦茶、凉茶来清热,穴位针灸、刮痧和拔罐等方式则有助于缓解及改善不适。
他说,医师在为病人把脉后,会视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轻症者,刮痧能达到散热作用,借由刮皮肤使皮肤充血,让血液中的热能在皮肤散热,进而得到缓解。
黄智威也建议在户外工作的民众,尽量每半小时饮水,帮助身体保持含水量,让排汗散热功能正常运作。
“尽量避免身体暴露在高温与大太阳下,或戴上有较宽帽沿的帽子,或找有遮蔽凉爽的地方活动,以及选择透气的淡色衣服等。”
至于在有冷气环境办公的民众,黄智威提醒说,若长时间在室内办公,理想做法是办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风直吹处,同时定时喝水及保持空气流通。
他表示,年长者在炎热天气一样须做好防暑降温,建议喝温开水为身体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
“洗温水澡、适当吹冷气,保持空气自由流通,能够减少闷热感。”
天气酷热及具有传染性的流感病毒在社区中传播,让体虚的民众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在关注和做好防范措施之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摄取维他命和均衡饮食,便是保健的主要关键。
家庭医生吴奕品指出,近期因高烧、咳嗽和伤风求诊病患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炎热及高温环境下劳作或活动的人,需格外小心,尽量避免高温时段作业,以免中暑。
“水喝太少、流太多汗都会导致脱水,使体内电解质失衡,造成身体疲惫。”
吴奕品说,预防中暑,重点在于降温,其中最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及时补充水分,要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喜欢户外锻炼的人,在热天最好减少锻炼强度。
“以50公斤体重成年人来说,需要1.5至2公升的饮水量,如果运动和劳作量大,饮水量自然需增加。”
炎炎夏日,不少民众会购买椰子水解暑,吴奕品表示,椰子水含有天然电解质,可以缓解口乾舌燥,但不宜饮用过量,口渴时再多喝白开水即可。
防暑小知识:
■保持环境通风及凉爽
■减少户外活动或做好遮阳措施
■穿著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
■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补充水分
■均衡营养,不宜大喝冷饮
■充足睡眠,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