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
发布: 2:34pm 09/04/2023

武术

柔佛州武术总会

习武

武术

柔佛州武术总会

习武

【這些人那些事】一步一腳印 培育國州手 柔武總 武術體育推手

报道:蔡慧春
摄影:林添喜(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柔佛州武術總會發展至今,成為全國唯一擁有武術培訓場地的武術組織。

在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打”出知名度的80年代,新山掀起了一股習武風潮,到了2022年,柔佛州的大馬運動會武術健兒抱回了6面金牌;原來,在那之間的過程中,背後一直有一群默默堅持推動地方武術體育的幕後推手,一個年代又一個年代地接力。

1987年在鑾成立

柔佛州武術總會一直是培訓來自全柔的武術體育國、州選手的具代表性組織,這個於1987年7月份在居鑾成立、1989年10月份在麻坡註冊的組織,多年前已在新山柔佛再也花園爭取到一片地,建起有蓋武館,從完全受民間支持的組織,一路走到今天已獲得國家體育理事會的支助,更系統化地培育國州手。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的〈這些人,那些事〉,特別訪問柔佛州武術總會的新舊理事成員和教練,暢談他們與這個組織的情緣、過去“習武”場地與現在的差異,以及他們眼裡這個組織如何在新山這片土地,一步一腳印奠定出這個全國唯一擁有武術培訓場地的武術組織。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柔佛州武術總會坐落在新山柔佛再也區內。

柔佛州武術總會會長拿督斯里鄭金財、副會長陳綿美、秘書長李趙興、常聘教練杜華和郭煌華,娓娓道來該組織成立初期的情況。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鄭金財:柔佛州武術總會已在物色目前13歲以下有潛力的武術運動員,要重點栽培他們成為未來的奧運會武術選手,代表大馬國家隊員出征。

鄭金財在受訪時特別提到,如今該總會已面向世界,為即將會被列入奧運會賽項的武術體育做好培訓工作和準備,包括物色目前12、13歲以下有潛力的武術運動員,重點栽培成為將來的奧運武術項目選手。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90年代推動本地武術龍獅活動的前輩,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培訓講座。(杜華提供)
陳綿美:早期武術與龍獅體育結合

不說不知,柔佛州武術總會在早期成立時,武術班都是教導傳統武術、傳統套路,而且是與龍獅體育結合為一家。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陳綿美:前稱是“柔佛州華人武術龍獅總會”,一直到2019年,必須將龍獅體育和武術體育分開,才有如今的“柔佛州武術總會”組織名稱。

陳綿美表示,受到李小龍的影響,帶動民族氣節,80年代開始很多人開始對習武感興趣,但在那之前,新山的武術活動已經開始起步發展,而且是從一些宗相親會館組織開始開辦傳統武術班,比如在新山,最早期是新山廣肇會館開辦的傳統武術班,接著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新山白鶴派武術體育會等組織陸續開展起來。

“我也是從新山廣肇會館開辦的武術班開始習武。”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早期的柔州武術代表練習場地也可能是在球場上,但無阻他們各有所成,在不同武術項目各自發光。(杜華提供)
2019年龍獅體育“分開”發展

1949年出生的他,自小在住家樓下就常看到詠春拳教練在鍛鍊,在國家獨立之後,8歲那年開始學習傳統武術,到了70年代開始學習傳統套路,在推動武術和龍獅體育發展的年代,他也對龍獅裁判資格感興趣,又在1993至1994年之間,考取了龍獅裁判資格,也是當時在本地考獲資格的第一批龍獅裁判。

他在介紹柔佛州武術總會時表示,該總會的前稱是“柔佛州華人武術龍獅總會”,一直到2019年,必須將龍獅體育和武術體育分開,才有如今的“柔佛州武術總會”組織名稱。

雖然,近年來武術和龍獅已“分開”,他表示,專注擔任龍獅裁判的他仍被柔佛州武術總會留在理事會里。

他提到,原本在麻坡註冊的柔佛州武術總會,隨著新山的武術活動更蓬勃發展後,由當時的署理會長陳和錦等人建議南遷至新山來,更集中發展,但是學員們仍來自全柔各地。

“我們很感謝時任柔佛再也區州議員陳書北,為我們爭取到目前所在地作為武館,讓學員不再‘漂泊’,有了固定練武的地方,而設備也因國家體理會的資助越來越專業化。”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早期的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武術訓練場地,也是柔州武術運動員的臨時訓練場地。(杜華提供)
經歷6任會長

“此外,我們的組織也經歷了6任會長,推動武術體育前進,包括依序第一任至第五任會長已故鄭清(金)泉、已故楊昔耀、拿督蔡銳明、林振榮、已故楊以益,以及第六任,也是現任會長拿督斯里鄭金財。”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鄭金財(中者)帶領的柔佛州武術總會,如今已放眼栽培未來奧運會武術健兒;左起是郭煌華、陳綿美;右起是杜華和李趙興。

“還有許許多多的幕後推手,儘管無法一一敘述,但我們所熟悉的已故陳和錦、已故林榮利、陳國賓、已故蔡海欽、紀波有和已故曾屬術,都是為本地武術體育盡心盡力、出錢出力的前輩。”

他說,為了提高柔州武術水平,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於1993年首次聘請來自中國北京體育學院的邵照明老師來開設武術班。到了1994年,邀請中國四川省的杜華老師前來開班授藝,他們都為本地武術活動打下了根基,而杜華在後期更成為了該總會的武術指導教練至今。

杜華:當年習武環境不理想

“水泥地也不平、燈光也不好、設施很簡陋。”

在1994年從中國四川省受聘到新山教導武術的杜華(55歲),對當初一開始的學員習武環境,這麼回憶到。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杜華:早期剛接手武術班時,學員們的習武地點,水泥地也不平、燈光也不好、設施很簡陋。

她說,當時她是受聘於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來馬教導武術和太極,但卻必須是以柔佛州武術總會名義提交申請她從中國前來授課。

“因為當時的國情,必須是有代表性的組織才能提交這方面申請。”

她表示,也因此,來自柔州武術總會的學員若要向她習武,就得在她的課餘時間指導上課,但是一批又一批對武術感興趣的學員們,都不介意等到晚上才來習武,一年復一年地,她也接手培訓柔州州手。

新山執教35年 看著總會茁壯

杜華自7歲習武,經過中國國家培訓,深知武術國際競賽項目的培訓方式和如何打好習武根基;到了20歲離開國家培訓轉到大馬教導武術,至今已在新山執教長達35年,對該總會的發展歷歷在目。

一路看著該總會茁壯,杜華說,該總會一開始沒有所謂的專業集訓,學員們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而這些學員,都是該總會從來自不同會館、組織挑選出的州手人選,一起集合學習武術根底。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90年代學習傳統武術的學員,接受中國武術教練訓練。(杜華提供)

“早期,習武場地一換再換不說,只能在水泥地上習武,沒有地毯或軟墊設施,甚至連練武器材也不齊全,但是,這並不影響學員們對習武的堅持和熱忱。”

她說,在柔佛州武術總會成立之前及成立初期,新山的各個習武場所可說是“各自為營”,從最初擁有武術、太極班的新山廣肇會館、新山福建會館,到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等眾多組織開辦武術班,都各自栽培武術愛好者。

她表示,一直到她受聘在新山教導武術,因為身份中立,也得到各組織的認同,讓她在該總會里培訓有潛力學員成為武術國、州手。

她說,在她看來,柔佛州武術總會總是持門戶開放態度,無論出自哪個習武派系都不會被強制必須加入該總會成為會員,才能入門習武。

早期女學員人數少

她也回憶道,在早期,女學員人數極少,尤其是習武地點轉移到新山拉慶體育館的那段時期,因為環境昏暗,沒有路燈設施,對女生來說尤其不便,一直到2010年代,女學員人數才有增加的情況。

她表示,歷經數十年的柔佛州武術總會,如今有著風光的一面,也有曾陷入低潮期,由於教練們太注重得獎學員的培訓,一度忽略了栽培新員這一塊,在2004至2013年近10年裡,出現青黃不接,即便斷斷續續有學員得獎,但成績也不盡理想。

“一直到當年的精英學員接棒成為教練帶來另一股助力之後,該總會學員於2013年拿到了多面金牌,才讓低潮期反彈,重新拉高學員的水平。”

郭煌華:年少習武珍惜訓練機會

郭煌華(45歲)是該總會培育出來的劍槍武術國州手,自2013年杪轉當教練至今。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得獎無數的郭煌華,是柔佛州武術總會培育出來的劍槍武術國州手,自10年前轉作教練至今。

他回憶表示,過往年少時期在該組織習武時,一個星期3天、每次大約2個小時,每每練習日都得趕最後一趟班車回家,因為練習時間不多,儘管要浪費很多時間在路上,但那時候特別珍惜訓練的機會。

“現在的州手,是每個星期6天、每天訓練從上午6時30分至晚上9時30分,只有一天休息日。”

經歷過非常不專業也不固定的習武場地,他認為,現在的本地武術運動員擁有很好的習武環境,而且是全馬獨有的訓練場地,這些全部要歸功提高武術運動地位的前輩們。

李趙興:感謝前輩默默付出
柔:这些人那些事:供4月10日见报:柔佛州武术总会历经30余年演变
李趙興:小時候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都是去已故陳和錦師傅的店裡拿錢,長大後才知道,這個組織是一批前輩默默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付出,才能走到今天的成就。

“我小時候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都是去已故陳和錦師傅的店裡領津貼。”

李趙興自小就參與該總會武術班,如今當上了理事會秘書長職位。

他回憶道,該總會在受國家體理會資助之前,一直都是民間組織,尤其在陳和錦師傅擔任理事會署理會長的那段時期,他最記得每次要領取津貼,是到陳和錦的商店領取。

“長大後才知道,這個組織是一批又一批的前輩默默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付出,才能走到今天的成就。”

另一方面,他表示,儘管柔佛州武術總會與龍獅體育“分開”而獨立往國際套路項目推動發展,但仍需要維持教導傳統套路的延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