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舊了、過時了、不合身了,你會怎樣處理?是丟了、捐了還是修改後成為另一種用途?
在主張環保的年代,很多物品都能夠被賦予第二次生命,讓其再次具有利用價值,牛仔褲當然也不例外。
ADVERTISEMENT
本期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今日面譜》的主角,就擁有一雙能把牛仔褲變廢為寶的巧手,從七、八年前至今已將無數件牛仔褲改頭換臉,成為個性十足的牛仔褲包包。
她就是來自柔佛北部玉射新村,守著一間小小裁縫店的周瑞玲。
不想剩餘布料被丟棄
人們常說“人有無限可能”,這句話對53歲的周瑞玲是貼切的形容;因為她原是一名平平無奇的車衣女工,因不想剩餘布料被丟棄,於是開始製成環保包。
她先從普通的衣服布料開始,數次嘗試發現不合適後,就改用牛仔褲布料,誰知竟讓她闖出另一片天空。
她以二手牛仔褲製作出逾10種包,有單肩包、雙肩包、側邊手提包、工具包、鉛筆包、水瓶袋及飯盒袋等,而且每個款式都不一樣。
耐用不過時 馬來人喜愛
由於牛仔褲包包非常耐用、耐髒、不過時,背起來也具有性格,所以深受顧客,特別是馬來群眾的喜愛,有者甚至從新山、吉隆坡等地遠道來購買或向她學習。
有的顧客每次到來就會購買數十個,令她高興不已,顧客對她製作的環保牛仔褲包包的認同,就是對她最大的鼓勵。
她也回憶,開始製作牛仔褲包包時,她多次哄著孩子使用,孩子都不肯,直到有一次孩子嘗試帶去學校,並受到同學們的稱讚後,自此就開心地使用她縫製的包包。
找不到工 妥協當車衣女工
談及如何走入縫紉界,周瑞玲笑言自己原本抗拒車衣服,她中三畢業後就曾拒絕父親到工廠當車衣女工的建議,無奈過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她還是得對現實妥協,到製衣廠工作。
原本對縫紉一竅不通的她,在廠內學會了各種縫紉方法,有時還會把剩餘的布料帶回家,嘗試製成嬰兒衣服。
“其實我一直來都只會車特定的衣服部分,不會裁製衣服,所以製作嬰兒衣服只是玩玩,就算失敗也無所謂。”
2008年接手阿姨店鋪
她之後曾在洗髮水廠工作及在家中縫紉國旗,直到2008年才接手阿姨的店鋪,直至今日。
“當時我一個人在家車國旗長達一年,因為很少接觸人群而感覺受不了,所以當阿姨建議我接手店鋪時,我就答應了。”
接手小店後,她嘗試把剪裁衣服剩餘的布料製成包包,惟衣服布料因顏色、質地的差別而不合適。
“那時候我常常會幫顧客修剪牛仔褲的褲筒,剪下的布料被丟棄時就覺得很可惜,於是就想用來製作包包。”這一改變,開始了周瑞玲改制逾千件牛仔褲的歷程。
向慈濟購買二手牛仔褲
周瑞玲的小店鋪外掛著不少類型的環保牛仔褲包包。這些包包的布料絕大部分源自她購買的二手牛仔褲,小部分則是朋友提供。
製作環保牛仔褲包包,最讓周瑞玲困擾的是牛仔褲貨源,每當有需求卻沒布料時,她就會感到壓力,覺得讓顧客白跑一趟。
開始時,她以拼接剩餘布料的方式製作包包,需求增加後,她就到二手商店購買牛仔褲。不過,二手商店的牛仔褲許多都很破舊,不適合製成包包。於是她轉向慈濟購買,而且每次購買都是整百件。
依牛仔褲情況縫製包包
幾乎每個包包都以同一件牛仔褲改制而成,但並非每件牛仔褲都適合單獨製成一個包包,特別是有彈性的牛仔褲,所以周瑞玲會根據個別情況,決定用來拼接或製成厚實的工具包。
她表示,牛仔褲包包最困難之處,是牛仔褲布料較厚,一些地方甚至會有4至6層,縫紉時需要特別小心,否則針頭折斷及卡在內部部位,或許就要逾百令吉維修。
她認為,任何東西最重要是要有興趣,才會想要學習及研究,環保牛仔褲包包也是同樣道理,只要有興趣,什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如今,周瑞玲依舊以修補衣服為主,有空時就會製作環保包包。
物盡其用絕不浪費
在周瑞玲手中,每一件牛仔褲都會物盡其用,除了無法使用的拉鍊部分,其他部位絕不輕易丟棄。
周瑞玲表示,當初是因為不想布料被丟棄才製成包包,因此,她會善用所有剩餘布料,包括做拼接包包,或在用來修補破洞的衣褲,就連牛仔褲褲筒邊的接縫布條也會當作繩子使用。
包包內部的布料則是她朋友提供的製作護士制服剩餘的布料,這也讓整個包包都很環保。
“至於平日修剪衣服時剩餘的布料,我都會收集起來,免費提供給維修引擎的人,讓他們抹手,絕不輕易丟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