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旧了、过时了、不合身了,你会怎样处理?是丢了、捐了还是修改后成为另一种用途?
在主张环保的年代,很多物品都能够被赋予第二次生命,让其再次具有利用价值,牛仔裤当然也不例外。
ADVERTISEMENT
本期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今日面谱》的主角,就拥有一双能把牛仔裤变废为宝的巧手,从七、八年前至今已将无数件牛仔裤改头换脸,成为个性十足的牛仔裤包包。
她就是来自柔佛北部玉射新村,守着一间小小裁缝店的周瑞玲。
不想剩余布料被丢弃
人们常说“人有无限可能”,这句话对53岁的周瑞玲是贴切的形容;因为她原是一名平平无奇的车衣女工,因不想剩余布料被丢弃,于是开始制成环保包。
她先从普通的衣服布料开始,数次尝试发现不合适后,就改用牛仔裤布料,谁知竟让她闯出另一片天空。
她以二手牛仔裤制作出逾10种包,有单肩包、双肩包、侧边手提包、工具包、铅笔包、水瓶袋及饭盒袋等,而且每个款式都不一样。
耐用不过时 马来人喜爱
由于牛仔裤包包非常耐用、耐脏、不过时,背起来也具有性格,所以深受顾客,特别是马来群众的喜爱,有者甚至从新山、吉隆坡等地远道来购买或向她学习。
有的顾客每次到来就会购买数十个,令她高兴不已,顾客对她制作的环保牛仔裤包包的认同,就是对她最大的鼓励。
她也回忆,开始制作牛仔裤包包时,她多次哄着孩子使用,孩子都不肯,直到有一次孩子尝试带去学校,并受到同学们的称赞后,自此就开心地使用她缝制的包包。
找不到工 妥协当车衣女工
谈及如何走入缝纫界,周瑞玲笑言自己原本抗拒车衣服,她中三毕业后就曾拒绝父亲到工厂当车衣女工的建议,无奈过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她还是得对现实妥协,到制衣厂工作。
原本对缝纫一窍不通的她,在厂内学会了各种缝纫方法,有时还会把剩余的布料带回家,尝试制成婴儿衣服。
“其实我一直来都只会车特定的衣服部分,不会裁制衣服,所以制作婴儿衣服只是玩玩,就算失败也无所谓。”
2008年接手阿姨店铺
她之后曾在洗发水厂工作及在家中缝纫国旗,直到2008年才接手阿姨的店铺,直至今日。
“当时我一个人在家车国旗长达一年,因为很少接触人群而感觉受不了,所以当阿姨建议我接手店铺时,我就答应了。”
接手小店后,她尝试把剪裁衣服剩余的布料制成包包,惟衣服布料因颜色、质地的差别而不合适。
“那时候我常常会帮顾客修剪牛仔裤的裤筒,剪下的布料被丢弃时就觉得很可惜,于是就想用来制作包包。”这一改变,开始了周瑞玲改制逾千件牛仔裤的历程。
向慈济购买二手牛仔裤
周瑞玲的小店铺外挂着不少类型的环保牛仔裤包包。这些包包的布料绝大部分源自她购买的二手牛仔裤,小部分则是朋友提供。
制作环保牛仔裤包包,最让周瑞玲困扰的是牛仔裤货源,每当有需求却没布料时,她就会感到压力,觉得让顾客白跑一趟。
开始时,她以拼接剩余布料的方式制作包包,需求增加后,她就到二手商店购买牛仔裤。不过,二手商店的牛仔裤许多都很破旧,不适合制成包包。于是她转向慈济购买,而且每次购买都是整百件。
依牛仔裤情况缝制包包
几乎每个包包都以同一件牛仔裤改制而成,但并非每件牛仔裤都适合单独制成一个包包,特别是有弹性的牛仔裤,所以周瑞玲会根据个别情况,决定用来拼接或制成厚实的工具包。
她表示,牛仔裤包包最困难之处,是牛仔裤布料较厚,一些地方甚至会有4至6层,缝纫时需要特别小心,否则针头折断及卡在内部部位,或许就要逾百令吉维修。
她认为,任何东西最重要是要有兴趣,才会想要学习及研究,环保牛仔裤包包也是同样道理,只要有兴趣,什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如今,周瑞玲依旧以修补衣服为主,有空时就会制作环保包包。
物尽其用绝不浪费
在周瑞玲手中,每一件牛仔裤都会物尽其用,除了无法使用的拉链部分,其他部位绝不轻易丢弃。
周瑞玲表示,当初是因为不想布料被丢弃才制成包包,因此,她会善用所有剩余布料,包括做拼接包包,或在用来修补破洞的衣裤,就连牛仔裤裤筒边的接缝布条也会当作绳子使用。
包包内部的布料则是她朋友提供的制作护士制服剩余的布料,这也让整个包包都很环保。
“至于平日修剪衣服时剩余的布料,我都会收集起来,免费提供给维修引擎的人,让他们抹手,绝不轻易丢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