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很多人都不清楚,士乃最具歷史性的廟是那一間,位於何處?其歷史價值何在?
這座廟的原廟址是在士姑來河邊,如今的士乃和平花園不遠處,在2007年讓道士乃──迪沙魯大道時,被迫搬往士乃和平花園的一間店屋,從此一直未受特別關注地延續著所扮演的地方上神廟角色。
ADVERTISEMENT
借用該廟理事會主席梁國忠的話,該廟所處的位置偏僻,也沒有在慶祝寳誕千秋時舉辦大型宴會,因此仍有一些士乃人根本不知道這座廟的存在。
這座廟就是士乃恆順港大伯公廟,該廟廟門高懸的“福德正神”匾額,寫的是1871年,意味著該廟已擁有逾152年曆史,但這座廟的外觀新穎,讓人看不出歷史的痕跡。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這些人,那些事》特到訪此廟,向該會理事瞭解這座廟的歷史。

黃紹民:新客落戶供奉
士乃聞人黃子松的孫子黃紹民(65歲)表示,早期的士乃依著士姑來河流發展,當時肥沃的土地,吸引不少從中國南來的新客乘坐舢舨或小貨船,由新山碼頭沿士姑來河北上至士乃的發祥地恆順港落戶。
他指出,據祖輩口中所述,大伯公廟迄今已有160的歷史,當年其祖父抵達恆順港時,該區一帶已住著四五十戶以農為生的人家,且幾乎都是潮州普寧人,而大伯公廟正是他們祭祀求平安的廟宇。

蔡明星:初期廟所非常簡陋
該廟永久久譽主席蔡明星(82歲)表示,初時的大伯公廟非常簡陋,是當時南來先賢求平安所供奉的神明,惟隨著後期在該處種植甘蜜、黃梨等作物的居民搬遷至士乃上街場(士乃大街),在該處居住的居民就逐漸減少,加上神廟位於較偏遠的地區,前往祭拜的善信也越來越少。
他表示,約70年代,神廟附近展開建築工程,負責項目的承包商在展開工程時面對一些障礙,在知悉這座廟的存在後,便前往祭拜及起願擴大神廟,工程順利地完成。

讓路大道搬到店屋現址
他指出,直到2007年,士乃──迪沙魯大道的施工,徵用了當時的廟地,以他為主席的搬遷委員會多次與當局交涉,獲得一個月的搬遷寬限期及1萬5000令吉賠償,加上該廟所籌得的款項,就在與原廟址最近的和平花園購置一間店屋作為臨時會所。
他表示,理事會的意願是希望能獲得一片廟地,將這座最具歷史背景,同時見證士乃發展的廟宇廟務發揚高大,讓後輩緊記先賢的付出。

梁國忠:原址曾挖到舊時器具
該廟理事會主席梁國忠(60歲)表示,該廟搬遷後,不少民眾在廟地附近挖掘一些舊時的器具,惟目前存有的不多。
他指出,該廟於2016年申請獲得神廟註冊,並於2019加入柔州神廟聯誼會及2022年加入馬來西亞全國神廟總會,就是希望通過各方的援助能申請獲得廟地。
盼獲廟地獻議
他說:“隨著新政府的上任,我們希望這項意願能夠落實,也歡迎政府採用如邊佳蘭8廟集中在一處的方針,將這裡附近有條件的非伊斯蘭廟宇膜拜場所集中一處,形成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吸引旅客前來。”
他指出,該廟目前設在店屋,理事會擔心設在五腳基的天神、化寳爐等,會被執法單位拆除,因此希望問題還沒有發生之前能獲得廟地獻議。

他表示,目前理事會所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將這座具歷史意義的廟宇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我們計劃舉辦平安宴、遊神、歌唱比賽等活動,希望能吸引全國各地信徒、歌手前來參加,把廟的信息帶往各地,讓更多人知道這座廟的存在。”
臉書傳達活動訊息
他說:“參與州及全國神廟組織是一個起點。我們也已設置一個臉書賬號,希望再透過臉書的平臺,一步一腳印讓附近的民眾及友廟,瞭解我們的活動。”
他坦言,廟宇設在店屋,對該廟是一項侷限,該廟雖然沒有富麗堂皇的外觀,沒有古蹟等歷史遺物,卻有著士乃變遷的歷史淵源,必須獲得保留及讓更人認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