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界終於開放,很多飲食業者逐步恢復營業模式之際,許多居家美食烹調高手依然精彩。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的〈食客指路〉在報道食客推薦的餐飲業者的同時,也繼續歡迎讀者推薦“私房好菜”。
我們歡迎讀者給大家“指路”,若有美食介紹,請到《大柔佛》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inChewJohor)留訊,我們會跟進。
ADVERTISEMENT
“媽媽的味道”是很多人心中最深深懷念的滋味,既是對媽媽的思念,也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想念。
來自麻坡的蔡莉菁(50歲)與她的兄弟姐妹們心中就有一道“媽媽的味道”。
儘管這道菜沒有多麼地與眾不同,卻承載著他們在孩童時期的記憶與年味,只要說到“媽媽的味道”,大家就心領神會。
本期的指路人張巧欣要介紹媽媽蔡莉菁的“媽媽的味道”,與讀者分享這道菜如何讓他們牽掛不已。
孩子從小繼承“外婆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對蔡莉菁而言,是一道每逢大年初一媽媽都會煮的齋菜。
她表示,小時候父母親工作非常忙碌,只有在大年初一這天,父母無需到巴剎工作,加上家中在年初一吃齋,所以這道菜也就成為媽媽必煮的菜餚。
她回憶到,每當媽媽煮齋菜時,份量都足夠家人吃一整天,所以這道菜也成為兄弟姐妹的獨有回憶。
兄弟姐妹聚會必備菜餚
媽媽離開之後,兄弟姐妹們偶然談起這道菜,都認同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就以此命名,而這道菜也成為兄弟姐妹們聚會時必備的菜餚。
蔡莉菁表示,過去的年代,孩子們從小就學會煮菜,當她組織家庭後,也把孩子帶在身邊傳授烹飪,希望把“媽媽的味道”傳承下去,成為孩子們的“外婆的味道”。
“雖然婚後夫家沒有在大年初一吃素的習慣,但我還是會煮這道菜,因為這是我兒時的記憶,也特別有新年的感覺。”
齋菜可依個人口味烹飪
說起“媽媽的味道”,蔡莉菁表示不難烹煮,材料可隨個人喜好安排,也可自行決定口味,包括是否要放腐乳等,不過,在燜煮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水份足夠,並需不時翻炒,才能入味。
她煮的齋菜,用料包括:長白、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紅棗、腐竹、髮菜、粉絲、金銀花、大蒜及腐乳。
對她而言,菜餚的口味是非常個人的,最重要是適合自己與家人,所以她烹飪時都是“agak-agak”,會邊煮邊嘗試味道,再進行調整。
若加腐乳需少放鹽
她建議讀者依據個人喜好調整用料與調味,如果加了腐乳,就可以減少鹽的份量或不放鹽,因為腐乳本身已經帶有鹹味;在煮的過程中,也要先把需要煮比較久的食材先下鍋。
她補充,除了味道,菜餚的乾溼也可自行決定,最重要的是視自己與家人的喜好。
常“好客”招待親友
蔡莉菁與家人都熱愛烹飪,每人都可以獨當一面,而且還非常享受一起在廚房忙碌的時光,因此一家人很少在外用餐。
每逢大日子,孩子與親戚就會到廚房幫忙,大家一邊準備美味佳餚一邊聊天,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感情,也加固了家庭凝聚力,尤其是在農曆新年更為熱鬧。
蔡莉菁披露,農曆新年時,親友們一批接著一批到家中拜年聚會,家人們就忙著張羅。
“年初四輪到我的兄弟姐妹聚會,大家都會各自準備一道菜餚,而‘媽媽的味道’當然必不可少。”
拉近與親友關係
因為好客及熱愛烹飪,蔡莉菁一家人與親友的關係都非常融洽,除了一同下廚,親友之間還會約定新年的主題顏色,大家都穿上同樣的顏色,和諧團結的家庭氣氛讓人羨慕。
另外,由於家裡每逢節日都會拜拜,無形中讓蔡莉菁有了更多展現廚藝的機會,一些親戚也會特別到家中幫忙,一起張羅多道美食。
女兒廚藝各有千秋
蔡莉菁與丈夫張墨利育有3名乖巧聽話的女兒,每個女兒都進得了廚房,而且廚藝各有特色。
她表示,她從小就讓女兒在廚房裡幫忙,慢慢地女兒也掌握了一定的廚藝;當自己與丈夫工作忙碌時,女兒就會負責下廚,讓公公婆婆享用。
從小學會烹飪 可照顧自己
“很多人不讓孩子進廚房,擔心燙傷、割傷。其實,過去的孩子很早就學會下廚,沒有什麼問題,現在的孩子當然也行。”她認為,孩子會烹飪,離開家後也能照顧好自己的飲食。
她披露,孩子們的烹飪風格各異,以雞肉為例,大女兒喜歡沒放粉的炸雞,二女兒喜歡脆皮炸雞,小女兒偏好雞胸肉,各有特色,而她自己則偏愛印尼炸雞(ayam penyet)。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蔡莉菁及女兒們,丈夫張墨利的炸蝦餅更是獲得家人的一致讚賞。
“媽媽的味道”齋菜製作步驟
材料:長白、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紅棗、腐竹(已炸過)、髮菜、粉絲、金銀花、大蒜及腐乳。
做法:
1.起鍋燒油,加入大蒜及腐乳炒香。
2.倒入金銀花、香菇、黑木耳,烹煮時間較長的食材,加水燜煮,過程中需不時翻炒。
3.加入紅棗、白木耳、長白,繼續燜煮,若水份不足可以再加。
4.加入髮菜、腐竹及粉絲,確保水份足夠,繼續燜煮及翻炒,讓食材更入味。
5.起鍋前,可以嚐嚐味道及進行調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