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前,吉打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和打昔汝莪區國會議員旺賽夫發文,批評地方政府發展部企圖以新加坡的建屋發展方案來“邊緣化土著社會”。
不少人反駁了國盟的種族主義論述。
ADVERTISEMENT
他們認為,大馬向新加坡取經不僅合情合理,也批評國盟玩弄種族課題,忽略更重要的民生課題。
然而,作為地方政府發展部副部長,我不斷地強調新加坡房屋政策的優越性,並希望大馬能夠從新加坡學習。
向新加坡學習什麼?
2020年,新加坡的擁屋率是87.9%,為世界最高之一。其中,90%的新加坡馬來人在年輕時就擁有一間房屋了。因此,旺賽夫的“邊緣化論”並不成立。
新加坡政策的成功,可以歸結於幾點。
首先,相比大馬,新加坡政府的效率及透明化政策,造就了房屋政策的成功。雖然90%的土地為公共所有,新加坡政府不斷確保公共房屋能夠短時間內完成。
2011年,時任首相納吉開始了一馬房屋計劃。然而,在2020年,僅有1萬6682個單位完成,離100萬單位的目標相差甚遠。
無效率的規劃,包括忽略市場需求和地點,以及不透明的招標政策,造成了一馬房屋計劃的失敗。
這就是為何我正帶領部門同事全馬調查廢棄人民組屋計劃,我也相信,首相安華強調的公開招標,能夠更有效地幫助房屋計劃的實行。
另外,新加坡相信公共房屋應涵蓋中高收入者,因為如此,新加坡的公共組屋有小販中心、先進的交通網和社區中心,新加坡人能不分種族地在組屋區交流並參與活動。
反觀馬來西亞公共房屋政策面臨不少西方國家遇到的問題,如公共組屋區缺少基礎建設,如巴士站和交通網、良好的社區中心等。
新加坡的公開招標政策,確保了建築商的工作不會逾期,該國政府也獎勵表現優秀的建築商,確保他們在下次的招標能有較大的優勢。
大馬政治最大的問題是不透明化,正因為如此,首相安華上任後馬上強調公開招標的重要性。
無可否認,大馬國情與新加坡有許多不同,然而這不代表我們必須採用種族主義論述撈取選票。
大馬若要前進,最不需要的是種族化和政治化。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