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9日訊)人們認為看起來可愛的兔牙,其實是一種因不良的口腔習慣或口呼吸習慣所導致的齙牙。而有研究證實,長有齙牙的孩童,半數人會更容易受到同學霸凌,因此牙醫建議及早糾正,才能對孩童身心靈發展有益。
ADVERTISEMENT
為了解開人們熟知的“兔牙”的迷思,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專訪本地牙醫彭建興,讓身為孩童家長者可以通過觀察孩童的呼吸習慣、睡覺時是否打鼾等方面,為孩童自嬰孩時期開始,就能幫助他們長成健康牙床。
從事牙醫13年的彭建興,現年37歲,自馬來亞大學牙科系畢業,在政府醫院牙科部門工作3年後,就自立門戶,開設私人牙科診所。
他表示,在約旦安曼一所學校針對總計920名11歲至12歲的小學生進行的研究結果證實了,許多孩童因為牙齒或臉部外觀問題,普遍性會遭到欺凌。
“很多人認為,有兔牙是可愛的象徵,但實際上不是,有兔牙反而有更大機會被其他孩子取笑,父母有需要從嬰孩到孩子乳牙換完之前,上牙床有怎樣的變化。”
“所以,父母親越早發現、越早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或越早為孩子調整上牙床,越能帶給孩子有好的身心靈和健康發展。”
有沒張嘴 口呼吸 打鼾
觀察孩童睡覺情況
彭建興表示,人們俗稱“兔牙”的情況,其實在醫學上,是屬於齙牙的一種,學名稱為“二類咬合不正第一分類”(Class II Div I Malocclusion),屬於上顎門齒前突,其形成是與口呼吸、不良的呼吸、吞嚥(尤其吞口水)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說,上牙床在發育方面,是屬於很早期完成的,大約在孩童八九歲就已完成80%發育,到了10歲孩童的上牙床就能發育到90%。
因此,他表示,要避免孩童長大後有齙牙相隨一生,就要在其嬰孩時期至10歲之前,觀察孩童有沒有睡覺張嘴、口呼吸、睡覺打鼾的情況。
睡覺時嘴巴應閉合
他說,孩童睡覺時張嘴,一般父母會認為是孩童累垮了才會這樣,但這是一種迷思;實際上,正常人包括嬰孩、孩童時期者,睡覺時嘴巴應該是閉合、使用鼻子呼吸,更不應該出現打鼾的情況。
他表示,為人父母者,也可以通過觀察嬰孩或孩童是否經常嘴唇乾裂、站姿容易駝背、有黑眼圈,來判斷孩子是否已有口呼吸或其他不良呼吸、吞口水的習慣。
“一般上,駝背的姿勢有助於讓氣管打開,當發現孩童有駝背的情況,可以深入瞭解是否孩童面對呼吸上阻塞的問題。”
“如果鼻子在沒有堵塞的情況下,嬰孩或孩童在睡覺時會打鼾、磨牙或嘴巴有縫隙,都是不對的。”
他說,兔牙或齙牙有兩種,其中一種是門牙比較凸出,這種局部情況通常是因為孩童長期性喜歡吃手指和奶嘴而至。
不良習慣造成牙齒不整齊
彭建興表示,正確來說,一個人的健康牙齒是要長得整齊;不整齊是因為有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或是口面肌不對的習慣。
他表示,這些壞習慣一旦糾正過來,是可以避免孩童長出齙牙的。
他說,要辨認齙牙,其實就是門牙比其他牙齒突出,比較往前,與其他牙齒不在一個水平線。
他表示,齙牙的情況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臉型,嚴重程度也要視那個人有多少所談及的壞習慣。
齙牙直接影響臉型美觀
彭建興說,有齙牙的壞處,除了直接影響臉型、美觀,門牙突出也比其他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牙齒,在受力點不一樣,也來得容易受傷。
他舉例表示,如果有長齙牙的人,萬一跌倒,門牙較其他牙齒更容易受傷,也容易斷牙或者鬆脫。
他說,牙床發育部分,如果牙床發育不良導致出現齙牙,也有可能是部分鼻腔發育不良所至,這樣一來將會影響個人呼吸。
他表示,齙牙和口呼吸其實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課題。
他說,如今已有醫學證明,口呼吸是可以引發或惡化睡眠呼吸終止症的。目前,在美國,睡眠終止症有被包括在個人醫藥保險範圍內,這種睡眠呼吸病症,最源頭是因為從小就有口呼吸問題。
因此,他提醒家長們不要小視口呼吸對嬰孩、孩童,甚至他們長大成人後會帶來的身心靈影響。
吞嚥有很大的下唇動作影響牙齒
“正確的呼吸方式,應該是當沒有說話或吃東西時,舌頭是輕輕頂著上顎、嘴巴是放鬆的合密、然後輕輕地用鼻子呼吸,這樣一來牙床就能得到很完善的發育。”
“正確的吞嚥或吞口水方式,應該是用舌尖頂著上顎,後面有一種上壓的動作,整個過程嘴巴周圍是沒有任何動作的。”
“抿嘴唇(用門牙咬住下唇)、吞嚥有很大的下唇動作,都是會影響牙齒,導致齙牙產生。”
乳牙之間須有縫隙
彭建興表示,乳牙是後期牙齒生長的“模具”,乳牙之間是需要縫隙的,一旦牙床不健康,就會明顯看到乳牙生得很密,而這是判斷牙床是否健康的一種方式。
他說,健康的牙床是形成U字形的,而你會發現,有齙牙的人,他們的牙床是呈現V字形的。
他表示,如果發現嬰孩長大至兩三歲了還吃手指,或者總是含著奶嘴不拿下來,就要阻斷這種習慣。
這麼一來,不單孩子長大後會有健康的牙床、整齊且同在一個水平線上的牙齒,臉型和麵貌都會因此加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