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街小巷传来辟哩啪啦的爆竹声,或时不时就能听到贺年歌曲,我们就知道农历新年的脚步临近了。
ADVERTISEMENT
除了佳节气氛渐浓外,另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交通阻塞的情况明显更严重了。
农历新年期间,当我们想要开车到亲友家拜年,或到某名胜景点踏青旅游时,必然会面对塞车情况。
很多时候,一些驾驶人士就是沉不住气,被源源不绝的车流激得“起火”,被冲动的情绪蒙蔽理智,一个失控就很容易酿成碰撞意外。
一旦发生碰撞意外,原本就已经流通缓慢的路况,瞬间变得更加阻塞,原本一心想要过节的好心情也都被吹得烟消云散了。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观察,真的不难发现所谓的“交通阻塞”,其实只是因为一些很简单的起因,在连锁效应下才造成后方的车流受阻。
举例而言,南北大道总是车祸频传,也总能引起绵延数公里长的车龙。
每当我以为会不会前方发生了严重车祸事故,才导致这么长的车龙时,来到事发地点才发现只是一场小车祸,而且涉祸的摩托车及轿车位置是偏向路中央的护栏,顶多只阻碍了三份之一的车道空间,只要小心驾驶依然能顺畅无阻地通过。
这样的小车祸连累大众阻塞近一个小时,就因为那些经过车祸现场的驾驶人士,因为“好奇心”驱使下想要多看两眼,不专心开车而放慢车速,进而导致后方车流渐渐形成车龙。
然而,这样的车龙根本可以避免,只要其他人都做好本分,专注继续驾驶前进,不要在公路上当起磕瓜群众,不要“瞧热闹”就好了!
佳节时期因人潮返乡,各地车流量倍增,这是无法避免的事;但减少车祸意外,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只要我们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礼让,对自己也多一分保障。同理,若我们遇到了懂得礼让的司机,也别忘了报以微笑,用友善的举手招呼或点头示意等表达感谢。
在这灵动活泼的兔年,就让我们与家人一起安心出门拜年,安全回家过年吧。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