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華人社會承繼著的老祖宗的生活經驗與智慧。馬來西亞算是中國以外,東南亞國家中,中華文化傳播與發展最為廣泛和密集的地方。在我國,華族家庭除了以華語做為日常媒介語,更透過華文教育、華人社團和華文報紙三大核心組織來傳承中華文化。
馬來西亞有著相較起其他東南亞國家更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全國大大小小的華人社團也不下一萬個,華文報紙更是在我國社會中佔著主流的影響力,讓我國華族社會將中華文化延綿不息的傳承下來。
ADVERTISEMENT
然而,隨著數百年來國家及華族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華族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無論在內部傳承機制還是在外部環境上,都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種種的挑戰都讓中華文化漸漸的在土生華人社會中,一點一點的衰退乃至消失。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自19世紀初期就以私塾的形式出現至今,雖歷經艱辛坎坷,但不管是在英殖民時期、日戰期間,還是在獨立以後,無論受到政府法令和政策的限制,又或是受到馬來民族主義情感的制約,華教在華族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整個體系都還算保存良好。
我國的華團和其他海外華人社會一樣,在殖民時期都具有部分政府職能,肩負著做為華人與殖民政府的往來橋樑,同時也維繫著華人社會的基本運作。上世紀80和90年代,馬來西亞華團通過堅持宗教信仰、堅守文化傳統、發展華文教育、開展中華傳統節日習俗活動等種種方式來保留中華文化。
根據記載,馬來西亞第一份華文報《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於1815年在馬六甲創刊。直至今日,國內的各大小華文報紙及刊物有約20多種,這些報紙都是華社的喉舌,也是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
以上是針對馬來西亞華社傳承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的簡介,希望能夠讓讀者們更加認識華族在我國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意義,但經過了兩個世紀的演變,這三大支柱都陷入各自的困境,出現了乏力、不穩定的局面。
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跟各位讀者一起探討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華人社團和華文報紙,目前所面對的各種足以侵蝕我們這一代華人承繼及傳承中華文化的挑戰及困境,讓我們一起找出問題根源,衝出困境,守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