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6日訊)來自峇株巴轄的32歲財務諮詢師,在獅城開分店拓展60年家族生意賣客家釀豆腐,為了復刻祖傳配方,他不僅特地安排工人回家鄉培訓一個月,還在攤位設閉路電視讓遠在家鄉的父親實時監督,好及時糾正錯誤。
這名年輕老闆鄧志康接受《新明日報》的訪問時透露,在3個月前耗資5萬元(約16萬3600令吉)在宏茂橋5巷第151座咖啡店內開設“客家味HakkaTaste”攤位售賣客家釀豆腐,可說是身兼二職。
ADVERTISEMENT
鄧志康告訴記者,他自10年前來新加坡工作至今,冠病疫情期間格外想念家鄉的客家釀豆腐,卻發現這款美食在新加坡並不常見,因此萌生創業的念頭,想把家鄉美食引入本地。
“我爺爺從1960年代開始在峇株巴轄街頭擺攤賣純手工製作的客家釀豆腐,後來父親接手在店屋經營,我的兄弟如今都在幫忙家族生意。家裡店面空間較大,還有機器製作麵條,我現在就是沿用家族配方每天純手工製作釀豆腐,部分食材麵條由父親供應。”
他坦言,雖從小幫忙家裡製作釀豆腐,但他只學會了一些皮毛。為了復刻家族傳統口味,他特地安排攤位頭手回家鄉培訓1個月,向父親學手藝。
“由於人手不足,父親沒有在家鄉開設分店,所以這是我們第一次拓展家族生意,家人都很支持我。父親擔心我應付不來,也會不斷提建議,指導我加以改進。剛開業的時候,他還會翻看攤位的閉路電視畫面,觀察我們的日常操作,發現做錯了就會打來糾正,我覺得這樣很好。”
為獅城顧客調整口味
鄧志康指出,客家釀豆腐在大馬是一道常見的美食,他原本打算原汁原味帶入新加坡,但開業後卻發現新加坡顧客口味較淡,因此需要進行改良。
“馬來西亞人的口味偏重偏鹹,而且那邊的釀豆腐是不提供叻沙湯底的,為了迎合本地市場,我們一直都在收集顧客反饋,調整口味。”
他說:“新加坡的釀豆腐大多以黃豆或江魚仔熬製湯底,但我們是用豬骨熬湯,而且主打的手工豬肉丸不但使用新鮮豬肉,還添加了鹹魚及魚漿,加上沿用家族的招牌豆支,所以整體口感和風味都會和本地釀豆腐不太一樣。”
鄧志康透露,下月開設第3家分店,希望讓更多人吃到祖傳客家釀豆腐。
去年11月,“客家味HakkaTaste”在三巴旺一帶的坎貝拉咖啡店開設了第二家分店。
鄧志康透露,他原本打算本月在榜鵝開設第3家分店,豈料卻因找不到員工而得推遲計劃,預計下個月才能開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