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足以反映54年前牽動千萬人為他們操心、吶喊、呼喚、請願,最後又讓他們從鬼門關回來這幅《扶危濟困》匾額,在被冷藏半個世紀後,如今得以在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主辦的《百年傳承,新山中華公會史料展》中亮相,可說是此特展中一大佳話。
這一匾幅,上款:“新山中華公會婦女組惠存”,下款:“十一名因馬印對抗事件被判死刑,幸獲寬赦青年暨家屬敬贈,公元一九六八年八月廿四日立”,體現了這一段歷史之特殊性及與眾之不同。
ADVERTISEMENT
事件的主人翁,11名是柔佛州華人,2名是霹靂州馬來人。他們之中的一些人現仍健在。在問吊最後一刻,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從鬼門關邊緣走了一回。
事件的發生,起於1963年9月16馬來西亞成立後,時任印尼總統蘇加諾,展開了”粉粹馬來西亞”的運動。在這期間,印尼對馬來西亞施加種種對抗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國內一些不滿政府的青年人,帶他們到印尼進行軍事訓練,然後通過海路或空路入侵大馬,可是一踏上國士,不是被打死,就被逮捕。這些被拘捕者,於1965年一一被控上法庭,,罪名是與敵人為伍,結果大部分被判死刑,隨後他們上訴到高庭、聯邦法庭至英國樞密院,但都被駁回。
一場波瀾壯闊,波及全國的救援運動,隨即開始展開,而在這些死囚將於1968年8月13日走上刑臺時,達致最高潮。
當時運動的訴求是要求赦免他們的死刑,改判為終身監禁。火苗就由黃迓茱在新山先點燃。當時她是新山中華公會婦女組副主任。她以她的名義發表了一篇文告指出說,她之所以發出此呼籲,純粹是出於人道精神,並不涉及其他問題。在文告中,她說對於政治缺乏注意及瞭解,也沒有興趣,這僅是人人皆有的惻隱之心。
因此,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她拒絕在新山勞工黨黨所召開,同時,也不知何故,她不被允在新山中華公會會所內舉行,她被迫只好選擇在會所外的五腳基進行.
這一場運動在獲得各政黨、民間團體及國內知人士的支援下,隨後響遍全國各地,聲勢浩大。
聲音被聽到了,首相署終於發表一篇暫緩刑期的通告,內容指出柔佛蘇丹在接獲通過司法部長遞交的一封首相東姑的懇求書後,已要求柔佛寬赦局召開會議,結果寬赦局決定展延這11位死囚的刑期。
1968年8月24日,更大的喜訊傳來,柔佛蘇丹俯順民意,終於決定寬赦他們,改判為終身監禁。
事件之所以能急轉下,是各方努力的結果。這之中有幾位知名人士一定要提及,他們是有“反對黨先生”之稱的陳志勤、著名人權律師林碧顏及沈兆顎律師,另一位就是現今已高齡93歲的黃迓茱。
柔佛蘇丹的寬赦行動,不但得到教皇的讚許,國內的反對黨,如勞工黨全國副主席蘇祥及時任行動黨組織秘書的林吉祥,也發表文告譽為英明的決定。
為表示對黃迓茱的致謝,死囚家屬致送了這個寫上”扶危濟困“的匾額。
可是,令人萬般不解的是,這個當年由黃迓茱親自接領的匾額,在新山中華公會兩個新舊會所從未被公開張掛,從第一次見報後,即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為什麼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