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我相信大多數的中學該都辦了家長日。當天赴約的家長,想必已知孩子的學術成績。
一般上,中一班的家長比較踴躍出席,因為子女第一年在中學就讀,這是可以理解的事。
ADVERTISEMENT
不久前,我閱讀星洲日報的電子報時,在《大都會》社區報讀到某中學教師寫的專欄,內容大概講述她執教道德教育科,可是班上學生在年中評審的成績大部分都是“滿江紅”,慘不忍睹。
她提到好些直升中一的華校生由於看不懂考題,想當然爾就答非所問,有的學生甚至空著不答,落得考到單位數的成績。
由此事,讓我想起坐在我對面的宗教老師曾經“訴苦”,中一班全部的道德教育課由她一人包辦,所以她最清楚印裔學生和華裔學生掌握國語的能力。
她大吐苦水地說,前者勉強還可,後者未免不濟,讓她教書時總是“自問自答”,教學效果吃力不討好。
她一臉竇疑地問我,學生從小學直升中一,豁免讀預備班,他們的表現在理論上不該差到如此的地步。
為此事,我嘗試向其他科目的教師“旁擊側敲”,探個究竟。同事們直言,他們初時以為華小生剛升上中學,因教學媒介語的轉換,上課時感到“鴨子聽雷”是常態之事。
可是,這批“冠病疫情後學生”的表現,似乎比之前的學兄、學姐遜色,國語能力亦不如昔日直升中一的學生,似乎存虛有其表之嫌。
一般上,學生欠佳的國語能力往往引發骨牌效應,其他以國語授課的科目,分數通常都不會高。
小一生學習能力不濟,執教小一班科目的教師免不了會“碎碎念”幼兒園教師,進班後便認真教課。
同樣的情況,中一生學習能力不濟,教導中一班科目的教師難免會“碎碎念”小學老師,進班後就盡職教書。
教師皆有教無類,若學生各方面的基礎打得紮實,接棒的教師則沒那麼辛苦。
希望我校中一班的情況純屬個案。不然的話,他們這樣的“表現”在日後準會牽一髮動全身!
投稿須知:
■來稿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至本報新山辦事處;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必須附上真實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與電話,以及銀行帳號(匯稿費用);
■投稿內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種族等敏感課題;
■字數限800字;
■編輯對來稿內容,有修整的權力;
■本須知若有未盡善處,本報有權隨時增刪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