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加末的大禹華小校方於6月份時,萌生了打造菜園推動農耕計劃的念頭,並獲董家協和熱心家長自掏腰包與親自動手鋤草搭棚,集眾人之力的菜園成了學生熱愛的角落,至今更已經有了4次的收成。
紀玉璇:家長一呼百應
大禹華小校長紀玉璇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學校和董家協希望能夠讓小朋友體驗農耕,並籍此機會讓小朋友喜歡吃菜,不要有“這不吃、那不吃”的偏食習慣。
ADVERTISEMENT
“家長們都很熱心,我一在群組裡發佈消息後,家長們一呼百應給予各種支持。我們在學校找到土地後卻發現有關土地屬於黏土土壤,不適合耕種。不過,家協理事蘇寶萍出手解決了這個問題。”
她說,蘇寶萍從其母親的園地裡載了10包的紅泥到來,加上熱心家長報效的黑泥和肥料泥混合一起,作為耕種之用。打造菜園也需要經費,蘇寶萍在初期時籌募了逾500令吉,期間若有不足之時則由熱心家長各自付費。
紀玉璇表示,同是家協理事的餘添福和劉俊平是菜園的最大出力功臣。他倆帶領家長們鋤草挖土再放入混合的泥土,這過程並不簡單;學生們也參與協助,一個簸箕一個簸箕地把不要的泥土挖出移走。處理了泥土之後,倆人開始搭架子。
“他倆常到學校來處理菜園建設的工作,有時從下午到來,一直到7時許才離開。7月份時,他們把漂亮的菜園移交給學校。”
下課時段到菜園拔草澆水
她說,為了令學生擁有成就感,因此讓學生栽種容易照料的蔬菜,包括莧菜、小白菜、菜心、蓊菜、蔥和白蘿蔔。
“逾30名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參與,在每週三的課外活動時段到菜園工作,學生也會在下課時段到菜園拔草澆水等。”
她指出,儘管家長們打造好菜園交給了校方,但家長們仍會協助一些維修的工作,例如接水管等,到來接載孩子放學時也會順道看看棚架是否損壞等。
農耕讓學生變得不一樣
紀玉璇表示,學生在初期時最常問的是:“這是草還是菜?”,看到蚯蚓時誤以為是蛇而嚇得大喊,從中也學習和體驗到許多事物,有的學生還會告訴她,拔蘿蔔必須要溫柔,否則容易折斷蘿蔔。
“農耕計劃讓學生變得不一樣,他們知道農夫的辛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大禹華小在分發收成的蔬菜時也甚有心思。紀玉璇表示,第一回收成時安排小朋友用蔬菜烹煮麵條、第二回和第三回則把不同的蔬菜放入袋子裡,以幸運抽獎的方式分發蔬菜。至於第四回,由於正值假期則分發給學校職員。
她說,學校也計劃接下來讓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參與種花的農耕計劃。
熱心家長無所不能
紀玉璇把熱心家長喚作“Super”,因為學校有任何需要,他們都會馬上協助處理。
“每次學校有什麼壞了需要維修的,我只要拍了照片寫明問題發在群組裡,他們就會立即處理。不管是更換燈泡、水管、廁所門,甚至是維修冰箱、冷氣機等都沒能難倒他們,而且往往會跟我說只是小問題。有時候別人的舊傢俬不要了,他們也會協助收回來維修復新換新貌。”
她提到,在剛過去的學校運動會,也是熱心家長報效黑油並協助劃線的工作。另外,“Super”家長把紅毛丹、菠蘿蜜和尖不辣種在學校角落,以便果樹長大後可遮蔭。
她說,有如此熱心的家長是一種善的循環和美德,家長們付出無所求,無私為學校為孩子令人動容。
莊麗麗:農耕為孩子帶來歡樂
大禹華小家協主席莊麗麗表示,現代孩子多住在花園屋,甚少接觸泥土,學校推動農耕計劃是很好的。大禹華小是一所微型小學,舉辦活動時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
蘇寶萍指出,她本身小時候常到園地裡協助,知道箇中辛苦,所以很支持學校推動農耕計劃。當她知悉學校泥土不適合耕種時,就從母親的菜園裡鋤紅泥後包裝好,再載到學校。她笑言,孩子也貢獻了一份力。
“孩子把收成帶回家時,會一直提醒我必須要煮給他吃。”
餘添福表示,農耕計劃帶給孩子許多歡樂,每逢週三就忙著告訴他有關菜園的點滴。
這群熱心家長髮現學生們栽種的白蘿蔔因為菜園泥土不夠深而多變得畸形時,也打算為菜園添泥,提供學生更好的栽種環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