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2日訊)從事兒童美術教學的黃瑞芬,這8年來以先染布作為繪畫顏料,將不同款式和色澤的先染布剪裁成條狀、小塊狀或碎布狀,拼貼出40幅技法獨特、精緻細膩的布繪藝術畫作,令人稱奇。
ADVERTISEMENT
黃瑞芬採用的先染布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她先是創作先染布手作包,進而將這類布料的材質、色彩,發揮至繪畫工藝層面,呈現出一幅幅精湛的絢麗作品。
每幅畫作雖是在美術造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與製作,但過程繁瑣兼複雜,並非像在紙上構圖就可成形,而是全部通過人手手工完成,非常耗時、耗精力。
黃瑞芬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表示,創作期間因長時間使用剪刀和小夾子,姆指和手腕處肌腱發炎,通過中醫針灸及西醫骨科治療,情況才逐漸好轉。
另一個挑戰是考眼力。布繪創作技巧包括剪布、拼接,先是挑選布料,為畫作構思佈局和主題的啟發,然而把不同款式的布剪裁成所需的格式,用手工膠一小片一小片排列,堆疊成優美的畫作。
“基本需要一個月時間完成一幅作品,最長花了三四個月時間。”
黃瑞芬多姿多采的作品中,包含抽象圖案,還有清新的大自然景觀、活潑的小朋友嬉遊畫面、生活光景等,每幅都營造出不同視覺效果的織物之美。
其中一幅作品“逐日之光”曾榮獲2019年日本東京奧林匹亞(Art Olympia)國際藝術公開競賽的半榮譽獎。
“逐日之光”以魚群在一波波的海浪中奮力向著有陽光處游去,喻意只要心向著陽光,就不會活在黑暗裡。
黃瑞芬也以“逐日之光”為名,在新山陳旭年文化街首次舉辦個人布繪藝術展,並獲純美術專業人士讚賞及好評,讓她充滿喜悅及成就感。
現年49歲的黃瑞芬早期於新山寬柔中學畢業後赴臺深造,1997年畢業自臺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其布繪藝術創作於Senso藝術畫廊咖啡館(Senso Art Gallery Cafe)展覽至9月30日。
布繪藝術除了需要繪畫功底,也需掌握好所使用的工具與布料特性,突破平面創作的界限,從眾多色系豐富的布料拼湊成圖案密集、題材多樣化的織物畫作。
黃瑞芬對先染布情有獨鍾,家中收藏著她至今仍不知有多少數量的紡織品,這些寶貝是她在新加坡或上網採購,或是出國旅遊時特地逛布店而買下珍藏。
“先染布的色調沈穩,其手感質樸且大多數是土灰褐大地色系,比較好搭配,發揮出美術造型的質樸感。”
此外,手染布及峇迪布一類的布質光滑、色彩鮮豔,用不同布料協調創作下,又有另一番自然分明的層次感,帶來不同驚喜。
正如黃瑞芬另一幅布繪畫作“日落丹絨”,便是採用印尼峇迪布。
她說,布有厚重挺闊,也有華美秀麗或質樸大方的,可依據布的顏色、質感、紋路、韌度等條件,再配合主題性質來選用創作材料,進而使畫作呈現出多元效果。
黃瑞芬的布繪作品幾乎看不出拼貼和縫製的痕跡,結合緊密有序地
的構圖,以及深淺度的色調和空間猶如油畫,挑戰了觀者的視覺經驗。
動手創作前,黃瑞芬都把每步工序在腦海中仔細琢磨一遍,才能令畫作“天衣無縫”地活靈活現。
講解布繪創作所需的工具時,黃瑞芬說,她一般會使用特殊的繪畫草稿筆在布上畫好基本構圖線條,畫好的線稿筆跡在數天後會自動消失。
“為了防止布料鎖邊脫線,需用膠在鎖邊加工以防脫線。”
裁剪好的布片調整到最合適的形狀,按照腦海中的構圖順序一點點拼接起來,再配以手工膠貼成畫。因著特殊的布料材質,加上明暗交接的拼貼藝術,便完成一幅幅獨有的手工布繪原生態創作。
除此之外,黃瑞芬偶而會配合題材以刺繡陪襯,豐富創作的風味。
黃瑞芬利用教學工作之餘的空檔時間完成不同風格的布繪創作,當中有10幅小型作品是以碎布所“繪”的動物圖案,她希望日後有機會推廣佈繪藝術創作,以畫作為其他人增添正能量。
在這次的展覽中,黃瑞芬創作不同主題的系列畫作,當中有以陽光、空氣和水為系列,以及小朋友在草坪、公園、海邊、樹林愉悅玩樂的系列畫作。
布繪藝術在海外普遍,黃瑞芬對這門技藝也洋溢熱情。
她表示,布繪藝術雖耗心神,但帶來更多思考,同時將完成的創作與他人分享交流時,能夠帶給對方感人的元素,都是成為她繼續創作的動力。
小知識:
先染布也叫作色織布,是將織布用的棉線先染好顏色,再以不同的棉織線織成布。
先染布一般不分正反面,比較特殊的織法會在正面有一些花紋或突起。色澤上講究樸實自然,質感典雅精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