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7日讯)新山这片土壤孕育不少各领域人才,尽管不及大都会繁华先进,但依然有土生土长的新山人,尝过在国内甚至是国外就业和创业后,选择回到这片他们曾经最熟悉的土地,并在这里找到企业定位。
外国或外地的月亮不一定比较圆,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新山眼〉“青年创业在新山”系列的第三单元,两名青年创业人自大专毕业后,就分别在新加坡和吉隆坡打工,也曾在当地创建并经营公司。
ADVERTISEMENT
不过,他们最终都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除了看好这里的市场尚未过度饱和的发展潜能,也希望给新山创造不一样的契机。
尽管如此,他们的创业过程并非一路顺遂,迷茫和放弃的念头乃必经之路,但凭着一股坚持的信念,让他们从危机中挺过来。
李雪亮(共享空间办公室创办人):
喜欢不确定性冒险人生
“新山是我的故乡,许多人看似都要离开这片土壤,但我希望回来让它变得更肥沃。”
共享空间办公室创办人李雪亮(33岁)毕业自法律系,念书时立志成为一名协助弱势群体的律师,他在吉隆坡的律师楼工作3年期间,因为遇上契机而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他坦言,本身出社会工作后,经历大环境的洗礼、大量阅读创业故事、科技初创公司的崛起造就不少年轻创业家,因此激起他跃跃欲试的想法,从此爱上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人生。
“不确定性让我很兴奋,确定性让我觉得很沉闷。”他不希望人生有太多确定性,同时希望其公司每一天都能往好的方面变得不一样。
25岁踏入创业之路的他坚信,毕业生应先到一家公司打工,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运作、产生利润、打造团队,作为创业基础。
不当律师 创办节目策划公司
李雪亮辞去律师工作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就在吉隆坡,是一家节目策划公司,主要替酒店、商场和大公司策划节目和表演等,随后也在新山开设一家同样性质的公司。
他说,当时最大的业务规模是租下整家商场,把商场内的步行街规划为多个小档口,租给不同商家来经商,这类运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共享空间办公室的性质有相同之处。
他表示,共享空间办公室的运作概念,是租下一个地方并打造成办公室,吸引不同的创业家到来上班,促成企业交流。
本着对房地产和打造社区的热忱,也喜欢与人通过交流互换意见,李雪亮从中发现,其实这就是共享空间办公室的创立概念。
他说,人们睡醒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因此当时就有了将办公空间打造成更活泼、灵活及让人有冲劲去上班的想法,将丰富化的面貌体现在房地产上。
将新山打造成更成熟创业土壤
对他来说,新山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开放、社会结构趋向成熟化,也获得政府重点发展,市场不会过于饱和,但不至于太落后,因此他希望参与其中,将新山打造成更成熟的创业土壤。
“新山的人力资源肯定不及首都丰富,但我相信这里是一个有越来越多鱼的大池塘,而不是鱼的数量大于池塘规模,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潜能。”
坚持一步一脚印打造
创业初期只是一位无名小卒,也是最需要资源的时候,要如何叫别人相信你?
李雪亮认为,不论是资金、营销策划、客户群资源,其实都需要一步一脚印慢慢打造,但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放弃念头的过程。
不过,他当时只有秉持一种想法,那就是继续坚持下去,这些资源都会渐渐积少成多,并让他得以在业界立足。
“创业成功唯一的捷径是努力,真正把心思和经历放在创业的产品、服务和理念上。”
李雪亮目前经营的共享空间办公室,原是由他与2名合伙人共同创办,但在创办一年多后其中2人决定离开,当时他曾迟疑是否应继续经营下去。
然而,当时的他相信这个领域成长的可能性、相信自己的热忱,也相信改变每名上班族的工作素质,是他想要完成的一项使命,这才找到了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共享空间办公室兼容性高
任何企业适合作创业起点
共享空间办公室的兼容性高,任何企业都能将这个空间作为创业的起点。
“青年创业在新山”系列的受访创业人,他们来自餐饮业、科技初创公司、电商学院、室内设计与资源及案源分享平台、公关行销公司、数码营销公司、物流跑腿公司等领域,都曾是或现今仍是这家共享空间办公室的租户。
对李雪亮来说,共享空间办公室可以共享的资源已超越空间,创业经验就是其中一件可共享的资源,而这件事的发生也会是双向进行的。
“自己没有走过的道路,你不会相信它是行不通的,也不相信会在路上摔跤,因此许多人都坚持自己走过,才会相信原来这件事行不通。”
与创业人培养默契与信任
通过与共享空间的创业人长时间相处,进而渐渐培养默契与信任,让他更愿意相信对方所分享的失败经历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坦然吸取相关建议,成为未来的养分。
李雪亮指出,他始终相信新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因为共享空间办公室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意义且密切。
他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才回流新山,亲身参与建立这座城市的过程,而不是建竣后才回流,对他来说,攀爬的过程才是别具意义的。
曾华杰(物流跑腿公司总监):
新山创业成长空间待发掘
对许多新山人来说,到一水之隔的新加坡赚取货币汇率较高的收入,仿佛是合情合理的一种追求,但如此的生活方式并非人人都能适应。
物流跑腿公司总监曾华杰(36岁)曾经也是上述人群的一份子,从宽柔中学毕业后就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升造,接着在当地打工3年,才意识到本身更向往创业。
“我发现自己难以在打工这条路上做出一番成绩,也可能是个性无法适应大企业的环境,因此当时就决定辞职,并在新加坡创业。”
相较于在新加坡人口较为密集的生活方式,他更需要的空间,也因为成家后想要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他在新加坡创业一年后,就回到新山开设物流跑腿公司。
他说,在新山创业的优势不外乎是这里的环境伸缩性相对高,没有诸多限制,也不需要资本雄厚,尚有许多创业机会和成长空间待发掘。
创业初期判断错误
亲手经营优化系统更完善
对物流业一知半解的曾华杰,设立这家公司原是想要给母亲当作业余生意经营,但随着工作内容比想象中繁杂许多,母亲也应付不来,他才亲自接手经营,并设法优化系统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第7年仍在改进路上
曾华杰坦言,运输是一个非常繁杂且冗长的程序,他需要做的还包括了解客户货仓的工作流程,并优化送货顺序、速度、人力安排,设法提高市场占有率,即便已经来到第7年,他依然在改进的路上。
创业初期最常见的挑战,不外乎找不到客户、现金流问题,但曾华杰面对的挑战则是对物流领域缺乏了解,导致他进入行业误区,判断错误。
“一般思考顺序是线型的,意即根据逻辑按部就班来做好一件事,但做生意必须采用逆向的思考模式,先瞄准目标群体,才倒退去思考如何成交的策略。”
创业初期,他所规划的生意策略看似可观,且当时市场上也有相关需求,但问题就出在针对错误的目标群体,忽略了市场规模的问题。
曾华杰表示,他曾耗费颇大的心力,尝试推出即时运送汽车零件的服务,但这类高成本服务与市场的接纳程度不相符,也需要动用大量人力,导致这项计划最终无法成型,只能忍痛结束。
不过,在汲取教训之余,他也得以从中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偶然客户有需求时依然会与他联系。
“这个无法成型的计划,让我领悟到创业必须了解自己想要专注的点和强项是什么,是否要多点探索,还是单点突破?”
无法解决问题曾想放弃
亲友支持最重要
“我猜大部分创业人都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无法解决问题。”
曾华杰第一次出现这个念头,是发生在2017年,当时因为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怀疑他的经营方向是否有前景。
他坦言,当时身边亲友的支持对他来说很重要,尤其来到瓶颈或遇上盲点,站在十字路口无法判断对的方向时,身边人从情感上的支持,能帮助他更好地转化负面的情绪。
“当事人在当下根本无法看清所谓的盲点,惟有从尽头回放才能晓得。”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切入点,他遇上的“贵人”不是盲目地鼓励,而是理性剖析,帮助他揭开盲点、磨去菱角,以更清晰的思路做出决定。
★下期预告★
冠病疫情不是创业的绊脚石,他们不想低迷景象低头,而是选择逆流而上,开辟另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
两位分别闯荡公关行销及数码营销行业的青年创业人,他们是如何在疫情中出类拔萃,把危机化为转机,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步迈进?下期揭晓。
《新山眼》的内容,将同时在报纸和社交媒体推出。
各位读者可至“大柔佛社区报”的官方优管频道(YouTube),同步追踪《新山眼》。
欢迎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读者,点击以下链接订阅本报官方优管频道(https://bit.ly/3zaWUBC)。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