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溫“小紅書”時,翻閱到其中一段覺得極有醍醐灌頂的警惕作用。
書中這段這麼說:“不論是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工作,都是錯誤的。”
ADVERTISEMENT
我國目前的政黨政治運作方式,可以說是立場涇渭分明有你沒有我,好些事務幾乎近似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總是見縫插針,大唱對臺戲,為了民生問題而異中求同的觀念似乎難以看到。
這種現象也就如這本小紅書在另一段落中所提及的“自我的群體的僵化觀念所造成的自我限制。”
以我國的政治環境來說,就如有一方傳統以來認定某個集團是反動的,所以其成員也都一律是反動的分子。這就是僵化觀念所造成的思想上的限制。
在這思想受到自我箝制的情況下,往往令人不能或不願意接受不同陣營的人,在某些領域如民生問題或地方發展事務上,來成為我方政治鬥爭的間接輔佐分子,也就因此喪失了創造互補機制以利民生的新政治型態的機會。
中國已故思想家、戰略家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談話中指出:“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這說明了只要懂得因應事務的變化,懂得因時制宜,在認同並非一切都是壞到底的,也並非一切都是完好無瑕的思想指導下,才能成功達到預期的目標。
清思想家、經史學者兼詩人魏源表示: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意思就是鞋子不一定必須一樣,重要的是適合穿著;治理國家的方法不一定要相同,重要的是在於利惠人民。
我國的政治工作者以及其民間的支持者,是否可以深入探討上述古今哲人的教誨,為平民百姓開創出一條民主政治與民生豐裕的新軌道?
投稿須知:
■來稿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至本報新山辦事處;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必須附上真實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與電話,以及銀行帳號(匯稿費用);
■投稿內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種族等敏感課題;
■字數限800字;
■編輯對來稿內容,有修整的權力;
■本須知若有未盡善處,本報有權隨時增刪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