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南方大學學院(後簡稱南院)校友聯合寬柔校友的10月1日聚會,我藉此表達對南院的一點淺見,希望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大家腦力激盪。
近年南院面臨諸多挑戰,人事紛爭的負面報道、某些人士質疑南院的辦學方針、校方籌募經費的困難、教學語言媒介的爭議、激烈的各國內外大專招生行銷活動、開辦各種新課程的難題、當局的各種條例和管制等。簡言之,可以理解南院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和條件下營運和發展。
ADVERTISEMENT
1986年,南院的創辦先賢向當局申辦寬柔學院時,原本就是延續古廟精神,毅然採用寬柔名字。後來被迫改成南方學院,其中的因素不在此贅述。
更改名字相信乃權宜之計,創校先賢為了獲得當局批准註冊而接受妥協。從名字的更改過程,寬柔這兩個字,在一些異族官僚政客的眼中,充滿“文化霸權”的想象,足可見單元文化根深蒂固在一些人的僵硬腦海裡。
在一般人的理解,南方只是一個表明地理位置的詞彙。用在大專學府名字,完全沒有表達文化內涵和象徵學府歷史的淵源。
而寬柔兩個字源自逾2000年的儒家典故,它是新山人熟悉的百年教育學府老字號。寬柔已成為新山的一種文化符號,寬柔深藏著新山厚重的文化底蘊,遠超作為教育學府的名字。
寬柔記載著新山人的集體記憶,它也是民族為文化教育鬥爭的象徵,更是培育人才輩出的搖籃。因此,為南院複名寬柔,從各種角度評估,肯定利多於弊。引用寬柔,能激發創校的初心,它更符合眾人對學院的期望。
從市場行銷的角度來看,寬柔本身就是一個百年教育品牌。當然,目前南院的品牌定位還需加強與突出,延用寬柔品牌,對南院應有積極作用。至少,在爭取社會的資源與支持方面,寬柔都普遍獲得南馬人的認同。
當年已故鄭良樹教授提出的寬柔村概念,可以說是複名的第一伏筆。大專學府更改名字早不是新鮮的事物或首創。
當然,更改學府名字還需當局批准。個人認為今天的大環境,比當年申辦時已大不相同。南院的成立已是既成事實,更換名字不再是敏感的課題,相信申請過程不會比申辦更加艱難。
個人提出母校複名的芻議,希望是為南院打開眼前窘境而邁開一步;至於南院如何在如此艱難的環境要繼續生存,保持創校初心,在激烈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有待掌校者和領導釐定明確辦學方針和順應環境調整策略。
南院務必立足本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謹此冀校友與母校砥礪前行。
投稿須知:
■來稿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至本報新山辦事處;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必須附上真實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與電話,以及銀行帳號(匯稿費用);
■投稿內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種族等敏感課題;
■字數限800字;
■編輯對來稿內容,有修整的權力;
■本須知若有未盡善處,本報有權隨時增刪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