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6日訊)城市裡佇立著的一棟棟老建築物,是時代洪流中無聲的見證者。放慢腳步,我們可以細細品味她的美,而踏上覆新之路,還可以賦予這些老建築物新的價值。
ADVERTISEMENT
走在新山市中心的老城區,會發現不少老店在歲月的流逝中,悄然披上新的面貌,從紗玉街、陳旭年街、羅咪街、彭亨街到直律街,這裡的建築物儼然成為新山文化核心的一部分,與城市的演變緊密相連。
從無聲的歷史見證者,到成為一座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老店的破繭重生,看似只是時代變遷的一部分,實則是前人智慧積澱的延續,因為復新老建築物所需付出的努力,遠比拆除、翻新甚至重建來得更多。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集〈新山眼〉將通過“老城建築復新之路”系列,與讀者一起發掘新山老城建築物在復新這條道路上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第一單元,我們從城市復興組織——Think City,在2016年來到新山的故事說起。
林堅毅(Think City城市力學總監):
新山有許多潛力待開發
Think City隸屬國庫控股旗下,新山是該公司繼檳城及吉隆坡後,另一個推動城市復興的據點。
Think City城市力學總監林堅毅(Daniel Lim)表示,城市復興(Urban Regeneration)是對於打造城市永續發展的努力,當中涵蓋文化遺產的充分利用、歷史層面以及社區的參與。
他說,在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經濟特區當中,新山是最適合展開復興項目的城市,也是一個“棕色地帶(brownfield,即已經被開發過的地段)”。
他指出,新山是一座有趣、蘊含豐富人文歷史的城市,也有許多潛力待開發。
“我們與新山市政廳、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IRDA)、社區及相關單位合作,以文化為基點,把城市復興所需的元素凝聚起來,並且將城市發展項目如柔新捷運系統(RTS)等列入考量。”
他說,城市復興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針,即是保護、復新文化遺產,也稱之為老建築物的“適應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
林堅毅說,新山市中心的老建築物,大部分在1920或1930年代就已存在,隨著時代的演變,許多建築物已經過改造,形成如今的面貌。
他表示,古蹟是一個時代的重要見證者,要讓這些老建築物保存下來,在復新的過程中必須瞭解哪些部分可以進行改造、哪些必須保留原貌,而這些都需由專家鑑定。
彭亨街租老店作為辦事處
“Ruang”打造本土化空間
為了向公眾作出“復新建築”的最佳展示,Think City於2016年來到新山後,同年6月在彭亨街租下一間老店屋作為辦事處,雖然只是簡單的陳設,沒有進行大改造,但卻是該團隊融入新山老城社區的第一步。
由於該店屋的空間較小,Think City在2018年搬遷至新山羅咪街(Jalan Dhoby),打造了集辦公室、展示廳和凝聚社區等用途於一體的本土化空間。
該空間以“Ruang”為名,在馬來語中是空間的意思,除了作為一個社區空間,也向大眾展示老建築復新並再使用的範例。
復新屋頂門面 重現原有風貌
林堅毅表示,“Ruang”的前身是一家咖啡館,其團隊對屋頂和門面進行了復新,重現老建築許多原有的風貌。
“Ruang”的許多裝潢細節都展現出古蹟復新的成果,譬如木製百葉窗、屋頂採用V型瓦片、還原屋簷的橫樑等。
林堅毅說,復新老建築物其實就是前人智慧的延續,有別於現代化的裝修,“Ruang”其中一道牆面也不以厚厚的水泥覆蓋,而是讓牆磚“透氣”。
“許多人不知道,為牆壁加上一層又一層的洋灰或油漆,時間久了反而會破壞建築結構,因此要修復老建築,應剝離這些蓋層,還原牆壁原本的樣子。”
與此同時,“Ruang”的另一亮點還有其“綠色屋頂”(Green Roof),在透明的玻璃屋頂種植草皮,不但形成隔熱效果,還可以綠化環境。
團隊須融入社區
擬貼近社區需求方案
Think City在2016年來到新山後,除了把本地團隊組建起來,也展開一系列的城市研究工作,才著手規劃及協助落實城市復興計劃。
林堅毅說,城市復興計劃的挑戰在於該團隊必須融入成為社區的一份子,以瞭解他們所面對的課題、掌握城市的文化地圖,從而擬定貼近社區需求的方案。
他舉例,根據2016年的研究報告,新山市中心有3242名居民,而就業機會達1萬5328個,要吸引人口流入新山市中心,就必須為社區注入更多能量和活動,同時加強交通網絡。
因此,Think City在城市復興計劃的首階段,對新山市中心進行了一些改造,並與其它單位聯辦包括快閃市集、新山藝術節在內等的活動,激活這座老城。
當中的重點項目,包括與新山市政廳合作美化老城區市容、提升老街步道、復新紗玉街老店屋、推動“加冕大道”(Coronation Avenue)計劃等。
停車位改人行道方便遊客
林堅毅透露,在街道提升計劃(Laneways Improvement Programme)下,新山羅咪街及陳旭年街的後巷街道進行了美化,羅咪街原有的停車位也改建為人行道,方便遊客步行穿梭老城區。
他坦言,將老城街道提升為人行道的過程並不容易,尤其是減少了逾百個停車位,大眾未必能夠接受這項改變,然而,他相信該計劃最終的成果是正面的。
“新山陳旭年街和羅咪街也有部分店屋業主申請了補助金,對屋頂及門面進行復新,並且採用原裝的屋頂瓦片,以還原這些老店屋的原始外觀。”
他笑說,雖然V型瓦片非常具有代表性,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很多建築已漸漸選用鋅片或其它材料建造屋頂。
他認為,不同時代、不同環境的建築物,其建築風格和使用的材料都有所不同,根據他的觀察,新山老城區的建築風格偏向功能性,因此沒有那麼多華麗的設計。
重新定位新山區域角色
Think City在2019年完成首階段的城市復興計劃項目後不久,新山和世界各地許多城市一樣,隨即遭到了冠病疫情的打擊。
3年後的如今,馬新邊界已重開,旅遊業慢慢走向了復甦,連帶新山老城區開始湧入觀光人潮,一些城市轉型計劃也重新回到軌道。
林堅毅受訪時表示,目前,Think City正與其它單位如地方政府、利益相關者等展開策略性合作,重新定位新山在區域內的角色。
“重新定位的努力包括策略與可行性的兩個層面,我們希望能夠實行更全面和有說服力的方案,確保城市復興計劃能夠取得較高的影響力。”
★下期預告★
城市復興組織Think City於2018年與新山市政廳攜手,在紗玉街展開試驗性的復新老建築物項目,通過復新紗玉街老店的門面,向公眾展示古蹟維護的正確方式與成果。
該復新計劃涵蓋7間老店和一棟百老匯電影院(Broadway Theatre),完成後,不但最大程度還原了建築物的原始風貌,也讓大家重新發現這些老建築物的美。
〈新山眼〉“老城建築復新之路”系列的第二個單元,將帶讀者前往紗玉街,一起回顧紗玉街老店復新的過程。
《新山眼》的內容,將同時在報紙和社交媒體推出。
各位讀者可至“大柔佛社區報”的官方優管頻道(YouTube),同步追蹤《新山眼》。
歡迎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讀者,點擊以下鏈接訂閱本報官方優管頻道(https://bit.ly/3zaWUBC)。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