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与现今的新山华侨殉难公墓公祭有着很大的不同。随著第一次公祭的史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网站被找到,即可看出前后祭拜仪式的差异。
这份史料是南洋商报于1947年10月23日刊出的新闻报导,它的出现同时也破解了该公墓于1947年10月22日第一次举行公祭之谜。
ADVERTISEMENT
公祭当天上午,细雨纷飞,时任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伍伯胜亲临参加,参与者一律臂缠黑纱,10时齐集在新山市区志声书报社前,由新加坡华人铜乐引导,主祭团全体职员、各侨团代表先后就列,华校学生殿后,环绕市区一周,情景肃穆,道路两旁群众驻足而观。
在墓园举行的公祭,一样在雨中进行。参加的华团有七十多个单位,各地华校如宽柔、志声、平民等学校的学生亦有参加。公祭现场,各侨团的挽联悬挂左右、花圈排列在侧,纪念碑上有三横匾.一为伍总领事的“正气长存”、中为柔佛中华总会的“义溥南溟”、建碑委员会的“英名不朽”,祭品猪羊各一,分排左右,中置礼案,上排列菜碗。
公祭11时举行,在主祭伍总领事及陪祭黄树芬、黄振杰、黄子松、郭盛方、徐文治等就位后即开始,司仪为罗嘉言,华人铜乐队先奏哀乐,全体肃立,主祭献花、陪祭上香、献菜、献酒、献三牲、献财帛及行鞠躬礼,余浩汉读祭文。
中午12时,苏丹王子亲临致祭,继唱悼歌,并由黄羲初报告建墓碑经过,最后殉难代表陈炳凯致谢词,公祭随后结束。
多年来公墓的春秋两祭,历经岁月的演变,多有调整与简化,但现今春秋两祭的仪式场面一样庄严隆重,包括了上香、献果品、献财帛、献花圈、行三鞠躬礼、会长致词、放鸽子、拉起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布条,以及焚烧金银纸等。过程一般不到30分钟,然仪式虽简短,但寓意深长。
新山华侨殉难公墓每一年都会举行春秋祭两祭,一在农历三月初三,另一在农历七月廿五,自1947以来,迄今己有75年之久,从未中断。
公墓内埋葬了2229具骨骸,他们全是在日治时间被日军屠杀后而被乱埋或遗弃在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难胞。因生烈遗骸、飘散荒野,忠魂无依,经“殉难建碑委员会”议决多方发掘后,即把这些寻获的遗骸集中埋在一起,建一公墓,藉一杯黄土,长埋诸烈士英魂,千秋万代,供人悼念。
新山哥文茶华侨殉难公墓,即由此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