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鎮上有好幾所中學,但“中六學院”只有一所。換句話說, 鎮上的中六生都是在“中六學院”肄業,該學院可謂是培育中六生的溫床。
每年,中五生會向我詢問有關畢業後升學的意見。我常給的建議:若家庭經濟允許,負擔得起學費,報讀私立學院能修讀到自己心想的科系。反之,要是家境欠佳,不妨考慮就讀“中六學院”,日後進入本地大學,但未必能修讀到自己想要的科系。
ADVERTISEMENT
日前,我獲派到鎮上唯一的“中六學院”監考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會考。
坦言,監考的作業程序(SOP)與一般的政府會考大同小異,差別在於監考老師的人數不多,只因中六考生並不多。
我是監考第三學期的會考,全部考生少過100人,惟報考不同科目的學生有著不同人數的考生。簡而言之,現今的中六生人數不多,而報考某些科目的學生為數甚少。
我曾是中六生,那個年代沒有現在所謂的“中六學院”,只有指定的中學才設有中六班級,學生分為理科生和文科生,供選修的科目蠻少的,視校方而言。比較起來,當年中六生的人數挺多,平均所報考科目的人數也多,與現今中六會的情況有所差別。
首日是考“體育科學”(Sains Sukan),僅22名考生,有3人缺席。據知,考生日後可以再考,或考生認為考試成績不佳,也可日後補考。這情況不像昔日的中六考生 “一考定生死”,即讀兩年書專攻一次會考,儼如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風險頗高。
監考之際,我突發奇想:國內如此少的中六會考生,卻有這麼多的公立大學,高教部該如何填補完何其多科系的空缺呢?顯然的,我國大學的收生來源還有其他的管道。
我曾經多次在酒店的大廳遇見擠滿了戴四方帽的少男少女,原來是某私立大學在舉辦畢業典禮,當中幾乎清一色來自華裔家庭。感覺上,我國大學錄取學生的情況顯見失衡,不管公立大學或是私立大學出現“族群壟斷”現象,不同種族的大學生似乎沒有多少交流及溝通的機會,這對教育發展是可悲復可憐的事。
6月中旬,我還會兩天得繼續監考,心裡極想問考生:中六生到底去哪兒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