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镇上有好几所中学,但“中六学院”只有一所。换句话说, 镇上的中六生都是在“中六学院”肄业,该学院可谓是培育中六生的温床。
每年,中五生会向我询问有关毕业后升学的意见。我常给的建议:若家庭经济允许,负担得起学费,报读私立学院能修读到自己心想的科系。反之,要是家境欠佳,不妨考虑就读“中六学院”,日后进入本地大学,但未必能修读到自己想要的科系。
ADVERTISEMENT
日前,我获派到镇上唯一的“中六学院”监考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会考。
坦言,监考的作业程序(SOP)与一般的政府会考大同小异,差别在于监考老师的人数不多,只因中六考生并不多。
我是监考第三学期的会考,全部考生少过100人,惟报考不同科目的学生有著不同人数的考生。简而言之,现今的中六生人数不多,而报考某些科目的学生为数甚少。
我曾是中六生,那个年代没有现在所谓的“中六学院”,只有指定的中学才设有中六班级,学生分为理科生和文科生,供选修的科目蛮少的,视校方而言。比较起来,当年中六生的人数挺多,平均所报考科目的人数也多,与现今中六会的情况有所差别。
首日是考“体育科学”(Sains Sukan),仅22名考生,有3人缺席。据知,考生日后可以再考,或考生认为考试成绩不佳,也可日后补考。这情况不像昔日的中六考生 “一考定生死”,即读两年书专攻一次会考,俨如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颇高。
监考之际,我突发奇想:国内如此少的中六会考生,却有这么多的公立大学,高教部该如何填补完何其多科系的空缺呢?显然的,我国大学的收生来源还有其他的管道。
我曾经多次在酒店的大厅遇见挤满了戴四方帽的少男少女,原来是某私立大学在举办毕业典礼,当中几乎清一色来自华裔家庭。感觉上,我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情况显见失衡,不管公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出现“族群垄断”现象,不同种族的大学生似乎没有多少交流及沟通的机会,这对教育发展是可悲复可怜的事。
6月中旬,我还会两天得继续监考,心里极想问考生:中六生到底去哪儿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