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到首都工作,才知道除了大紅大紫的甜辣醬吃法外,還有多種不同變化的豬腸粉,真的豬外有豬呵。
北馬配芋頭糕,這裡配釀豆腐。多是廠家生產量批貨色,下黑褐色麵醬。醬料味道一致,也許也是標準化生產批發。不喜歡麵醬?還有不香不辣水水的暈黃咖哩汁,漂浮著片片不硬不軟的豬皮。
ADVERTISEMENT
終於明白了豬腸粉原來真的和豬有關係:除了豬皮外,家鄉的腸粉都是切成河粉式的扁條,這裡的捲了起來呈豬腸狀。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豬腸會是白色的,難道都是善良清白的豬?
中馬一帶也愛把一整張豆腐皮剪成一條條,和其他釀料混在一起吃。一般人吃兩條,食量大可以去到5條加幾件釀豆腐配料,就是一份正餐。
這種吃法延續到今天。馬來同胞也喜歡這個吃法,把這小食名稱和豆腐米粉油條一樣直接音譯。那個時代,沒人得空挑起這食物原名的敏感度。
後來流行起"香港豬腸粉",可選蝦或叉燒餡料,配一小碟蝦米辣醬。風行程度,由點心酒樓、茶餐室到每家小販中心都有提供。
香港沒有這種吃法,最常吃的餡料是牛肉,卷寬條一整條上,不會切一段段。通常給客人一小壺甜醬油,依個人口味淋上。
香港吃不到"香港豬腸粉"和新加坡吃不到星洲米粉,道理應該一樣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