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篇。意在教人“知”与“不知”的分别,什么叫“知”,什么叫“不知”,同时,亦是史实的争论,一定要坚守的原则。
“不知”强以为“知”,是史争一大祸源。今天新山史学界之所以被外人视为“乱如三国”,进而有人敬而远之,抱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因有这些“不知”者,强而以为是“知”者参与的结果。
ADVERTISEMENT
他们从未看过有关的史料,更遑论史料出于何处,那一年刊出,受访者又是谁,马上当作“至宝”发放,这种“不知”的后果,往往就引发令人哭笑不得的史争。
“目不识丁”,谁都知道其要义,这对讲者或被讲者都有很大的伤害。最近有人就把这一句话不经调查,就随意的发放在网上,询及来自何处,三缄不回答,结果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其用意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一位已故行政议员无厘头的公开责骂经常为他报导的新闻媒体人,什么“吃饱没事做乱乱写”,此事引爆后,闹到沸沸扬扬,结果这位行政议员自知理亏,不得已以道歉平息了事。
这是“不知”新闻业操作情况,任意责人的后果。
这次目不识丁的风波,追溯缘由是起于21年前的2001年10月22日华文报一篇报导,讲者是新山已故耆老丹斯里郭鹤尧,被讲者是新山华社知名先贤卓亚文。
这是一篇轻松,有趣,言之有物的人物小传或一篇随笔。
郭老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即在新山各华团与华教活动,并出任诸多要职,对新山华社人与事十分熟悉,由他来点评新山华人历史早年的人与事是最佳人选。
其实一直以来,各报这类郭老专访的报导为数不少,他以多角度切入,引人入胜,非常受欢迎。
这篇精简的人物传,讲的正是卓亚文一生不为人所知的种种传奇故事。
与郭老比较,卓亚文是当年新山首富,1920年创立柔佛华侨公所的倡导人,历任宽柔学校总理8年,人生历练的丰富与多姿多彩,比郭老并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只是卓亚文做过的大小事,散见于各处,并不完整,迄今还未看见到一本较全面的卓亚文传或其人其事面市,这是新山文史界最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然而,这篇人物小传填补了卓亚文事迹的短缺,通过郭老道出的一些生活上的细节,让人得以了解卓亚文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
郭老如此描述:“这位大富翁,识字不多,马来文,英文都不行,只懂福建话。他的签名式非常有趣,十分简单,画上一圆圈,中间加上一划。”
卓亚文于1932年逝世,郭老虽年方16岁,但基于数十年来郭老一直在新山华团与华教的活动,耳濡目染,对卓亚文多少应有所了解。
其实,郭老对卓亚文的细致描绘,并无贬意或矮化。卓亚文那一代的华人先贤,因环境所限,绝大多数受教育不多,但无损他们乐善好施,一颗为华教华教服务的心愿。
该文从头到尾,从未见有“目不识丁”这4个字 ,现今之所以会出现,是有人“不知”有这一篇史料所致,“不知”乱用的结果,不但伤了郭老,令人误认他乱点评卓亚文,也伤了卓亚文,让后人误当他“目不识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新山应让这股正风继绩发扬光大。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