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1日讯)新柔长堤及马新第二通道自4月1日恢复通关后,一批批越堤族急于返乡处理大小事务,其中的重要事项之一,就是将闲置已久的车子送厂维修,这令新山不少修车业者近来忙得团团转。
根据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了解,这些因主人回来或即将返国而得以“出笼”的车辆,因久未启动,情况大多已惨不忍睹,除了车镜和车身蒙上厚厚的灰尘、车辆遭枯叶覆盖、轮胎泄气或硬化、电池耗尽之外,有的车垫更已布满霉菌,甚至引擎内有老鼠筑窝。
ADVERTISEMENT
这类闲置到“发霉”的车子,如果引擎和零件没有太大问题,花费大约500令吉就能起死回生,但若是状况不佳,花费1000至3000令吉修理则在所难免。
受访的修车业者反映,早在马新两国于2021年11月29日开通马新陆路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前后,他们就已陆续接获尚逗留在新加坡的越堤族,将已尘封近2年的车子送厂维修。
马新边界重开后,一些业者更是每天都有这类生意上门,而基于部份业者是“个体户”,有者则面对人手不足的难题,以致近期都忙得不可开交。
修车业者郑俊翔(41岁)透露,他在VTL开通前,一个星期平均会接获两三单越堤族要求上门处理车子问题的生意,本月1日马新恢复通关后更是每天都有电话进来。
他说,这些车子大多都停放了2年完全没有启动,换句话说,需要一番大维修,为此,他都会安排拖车员直接将车子拖回车厂。
“当中,有些顾客是通过家人或邻居交出钥匙,预先将车子送修,回来就有车子代步;另有一些顾客则是自己从新加坡回来后,才要求我们上门处理。”
他说,他的车厂在百万镇,接到的同类生意70%至80%都是来自附近的住户,但也有顾客是在新加坡通过社交媒体查到他的车厂有提供这样的服务,所以即使车子所在之地超过30公里,也还是联系他处理。
郑俊翔形容,这些因疫情和边境封锁而遭闲置了2年的车子,除了蒙上厚厚的灰尘,有的也因水气的缘故,车垫长满霉菌,而更糟糕的状况是被老鼠潜入引擎内筑窝,造成引擎布满老鼠粪。
“车子的电池肯定是要换新的,如果是一般维修,只是花费数百令吉,情况比较严重的也差不多是在2000令吉上下。”
此外,他也发现一个情况,送修的车子当中,有不少是混合动力车(Hybrid Car)。
“一般车子只要两三天启动一次引擎,电池就没问题,混合动力车则必须驾出去走动,完全没有动肯定是不行的。”
许炎甲(42岁)的修车厂设在士姑来马星花园,近来,他也接获不少来自皇后花园、武吉英达花园、大学城,甚至是远至振林山和笨珍的维修生意。
他说,自马新政府开通VTL后,他就接获二三十笔上门检查车子或将车子拖回车厂维修的生意,近期马新恢复通关,他也忙于处理这类生意,分身乏术。
由于店里就只有他一人打理,平常他无法随意关上店门接需上门处理的生意,只好预先排好时间表,包括牺牲星期日的休假日,上门检查和修车。
“目前我手上还有七八辆车等著我去处理。”
他透露,车子停放太久,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启动引擎,并有一些是牙箱进不到或者刹车器故障,能够直接修理的,他会现场就解决,不能的则拖回车厂。
“当中大部份是我的熟客,他们多半还在新加坡,有些还特地把钥匙寄回来让我上门处理。”
他指出,他有一名熟客,2年前乾脆将车子停在他维修店对面的停车格,拜托他不时热一下引擎,以免去久未启动所需的大维修。
许炎甲说 马新恢复通关,越堤族回来后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加上他们回来的时间可能不长,所以多数会选择在回来前,就先解决代步车子的问题。
据他指出,他接获的生意,有大修的,也有小修的,其中就有一名顾客的车,因为4个轮胎坏了、车垫发霉以及遭蚂蚁侵入等,整辆车上上下下整修起来至少要3000令吉左右,在经他处理的类似车子当中维修费最高。
拖车员赖荣亮透露,自VTL开通前,他已陆续上门拖了不少越堤族的车子,最近则平均一个星期会出动2趟拖载这类车子。
他说,他的拖车服务是与车厂直接对接,属于现金交易类,越堤族还可透过各自的保险公司提供的拖车服务处理久未驾驶的车子,但他相信目前较多闲置车都急于入厂维修。
依据他的经验,这些需要被拖入厂的车子,普遍的情况都是电池没电、轮胎作废、引擎电线遭老鼠破坏等,其他的还有不少零件要更换。
柔佛州汽车修理厂商公会代会长邱忠信受访时透露,公会属下的一些会员,近期确实在忙著处理越堤族“冬眠”了好长时间的车子,包括他自己的车厂也有接到类似的生意。
他称,当中有不少会员在这段忙碌时期,不巧碰上人手短缺,可谓忙上加忙。
他也指出,马新边境开放后,修车业反而面对“第二轮伤害”,那就是员工辞职跑到新加坡赚新币,造成本地业者面临“有车没有人做”的处境,甚至需要加班赶进度。
“但问题是现有的员工不一定想加班,业者就要亲力亲为。”
邱忠信也透露,他料到越堤族可如常往返新加坡和新山后,必定会出现许多“冬眠”的车子需要送修的情况,于是,他早在开放前已在社交媒体打广告宣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