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山的新山華教工作百餘年來,碩果累累,得來不易,一向為人稱道。因此,筆者認為,南方大學學院近日掀起的風波,只要依據文明爭論,借鑑前人得來的經驗教訓,不傷害南院之下終能解決,讓南院奔向另一征途。
華教工作從來沒有風平浪靜。創校經有40多年曆史的南院自創辦以來,發生在它身上大小風波無數,但學校發展從未停止,有風波也絕不是壞事。
ADVERTISEMENT
從最初的專科班到南方學校,到今天的南方大學學院,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成功史。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於南院深植在新山華社,廣受支持、受人擁護。南院與新山華社的關係猶如水與魚,誰也離不開誰。華社是南院背後最大的靠山,也是由它說了算數。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南院不知迎來、送走多少學生、董理會陣容的更迭、教職員與校長送舊迎新,單是校長迄今就有3人。它在變,不斷的更新,但不變的是南院的辦學精神、理念與方針及其校名。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所民辦的大專院校,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使命。這是近期以來,不少人一直掛在嘴中,郎朗上口的一句話。
但,南院是怎樣創設?在南院身上曾發生過什麼事?如何正確對待南院,在今天還是有不少人大不了解,把這些說一說,至關重要。
筆者與許許多多熱愛南院的人士一樣,從未在南院擔任過任何職位,但因一直堅守一顆愛護之心,多年來與它保持較為特殊的關係。
多年前,筆者己是南方學院非盈利有限公司的會員,每一年的會員大會及畢業典禮都會出席,惟因疫情關係,缺席了今年的會員大會;倡導興建感恩大樓籌款活動開始時,也捐出了1萬令吉,早前與其他7位友人也在校園內植樹一棵,以表心意。
南院與中國廈門華僑大學聯辦的“中華文化碩士班”開課時,筆者也前往報讀,歷經逾4年,於2107年獲得了由華大頒發的畢業證書,並參加由兩校分別安排在廈門與新山的畢業典禮,在南院以身為半個南院人,穿上該校的畢業禮袍,倍感自豪與有榮焉。
因此,筆者一再非常關心南院的發展,也曾發出聲音,目的在於希望南院能越辦越好。1998年6月19日,以題為《意志、決心、毅力,建立南方學院》一文,記述南院創辦的由來及過程,現收錄在拙作《走過歷史》一書中。
2021年3月21日,在星洲日報大柔佛《東鱗西爪》,發表了“安煥然北漂了”一文,公開表達了對南院出現不尋常變動的關懷,這比當下出現的囂鬧還早了超過一年!
南院的前身是寬柔專科班,當時只有商學系與馬來文系,前後開辦15年,南院即建在專科班的基礎上。
南院是大馬第一所民辦華文大專院校,與新紀元學院及韓江學院一樣,校園內的一磚一瓦,甚至一花一草,全覆蓋華社的血汗水。
然而,各自的創辦,各有不同的際遇。南院是於1986年6月24日,以寬柔名義向教育部申辦準證,可是歷經3年的折騰,一直不被批准。董事部從不氣餒。繼續上訴,據理力爭。
1988年3月2日,事件終於有轉機。當年新山丹絨布蒂裡選區舉行補選,時任首相馬哈迪為爭取新山華社的支持,終於回答說:“只要符合國家教育政策,政府將給予考慮批准”,緊閉的大門露出了曙光。
後來,隨著取得辦學準證,校名由“寬柔”改為“南方”,又得到慈善家蕭畹香捐獻校地15畝,在將南方學院註冊改為非盈利有限公司及學院規章呈給教育部審批後,南院終獲准在寬柔中學莊新培禮堂上課。
1996年9月23日,南院第一期校舍完成,遷至自己的校園上課,新山華社夢寐以求的華文教育,從小學、中學至大專院校的教育體系,在獨大理念夢碎後,終由新山華社率先完成。這是新山華社繼1958年率先帶領寬中走向全國第一所獨中之後的成果,誠如已故鄭良樹教授所言,再一次動腦筋的再思考。
在南院創辨初期,就辦學方針、教學媒介語、校名、入學資格,前後與有關當局糾纏3年,在華社也常有不同聲音,可是各方的爭執,並沒有惡質化或出現敵對情緒、一切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以堅守辦校的初心、新山華社大團結為重,終讓南院順利完成初期的建校工作。
今天,南院要完成升格重任,依然可以遵循前人在創校初期所體現的精神、所展示的團結,共同努力,據理力爭。前人能成功,今人沒有理由辦不到。
條條大道通羅馬,重要的是辦學初心不變,牢記自己的使命,以前人為榜樣,進行文明的爭論,以免加害南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