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香港平民饮食文化的车仔面,可说是一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有着可以任意搭配的多样化配料,越卤越香,佐上分量感十足的面食类,既能果腹又能满足舌尖上的味蕾。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食客指路〉,由苏伟业向读者推荐落户在哈芝马南组屋区的居銮车仔面。这家以港式茶餐厅概念为主题的小店,从食物选项到店内氛围,都能让人一入店就有“港”觉。
逐步推出饭食港式小炒
居銮车仔面原先主打选料面食,分为汤、干和麻辣三种选项,食客可从7种面类和18种配料、卤料中做选择。
基于疫情期间外带者多,面食容易泡发,业者也逐步推出饭食、港式小炒和芝士焗饭,以迎合及方便大众。
除此之外,非主食类别的选项也非常多,有西多士、鸡蛋仔、咖哩鱼蛋等香港街头小吃,主打的饮料包括集香、浓、滑于一身的冰镇鸳鸯和奶茶,完美融合香港和马来西亚风情。
夫妇齐心推广港式美食
居銮车仔面由回流小夫妻王泓胜(34岁)和纪淑珍(32岁)同心协力打造,以将两人都喜欢的港式美食,分享给居銮民众。
王泓胜原是厨师,有十多年的西餐厨师经验,还曾代表新加坡餐厅参加各国料理大赛,夺得亚军,如今全权负责研发和设计店里的菜单;纪淑珍则原本是平面设计师,店面的装潢、广告设计都难不倒她。
王泓胜表示,厨师都不希望食客吃不完自己做的美食,也不喜欢浪费食物,而他和妻子前往香港时发现,道地的车仔面有非常多种类的卤料可以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因此想把随意选择面条、汤底及配料的特色带回家乡。
“在港澳地区,车仔面的配料选项可说是琳琅满目,还会有猪血、牛杂类等,但基于客人的接受度和食材存放等考量,我们不断增删选项,希望可以把最好品质的食物呈现给客人。”
花功夫调整卤味火候
他表示,卤味确实考究功夫,对他个人而言是一种突破,因为中餐的工序更为繁琐,不单单需要将食材卤得入味,也要为美味度把关,他在调整时间、火候和调味上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的卤蛋、猪腩肉、大肠和鸡脚等都是分锅各别卤,用的是八角、桂皮、丁香、月桂叶等香料,也会加入葱、姜、黑酱油等,卤汁基本上是越陈越香,因此我们不会换掉,会让它持续不断滚著,但会酌量添加香料。”
清洗大肠最困难
他提到,最难的就是清洗大肠的部分,除了要忍受难闻的味道,也要仔细和反复搓揉,确保大肠干净,才不影响卤味的香气,但正因为这份辛苦,也收获许多客人的好评,让店里的大肠一直都保持在热销品的状态。
他坦言,店内的食物并不完全是地道的港味,而是与本地风味相互结合,因为香港风味并不是马来西亚人日常首选和习惯的味道。
“香港食物没有那么重口味,例如港式小炒多以酱香气轻巧鲜明为主,本地则是着重在镬味,而卤制品则是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所以我们坚持取其中的元素,完整自身的特色。”
不攻反守突破低潮期
夫妻俩的原意是在国外闯荡一番后,就回到家乡陪伴家人,不与孩子分开。因此,他们在疫情前不久才投入大量心血,开设居銮车仔面。
纪淑珍表示,原本在商业闹区的冷气店面需要承担高昂的租金和成本,加上疫情和行管令的重击,两人一度面临低潮,也曾想过要结业。
不过,他们夫妻同心,不攻反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吸引印裔食客光顾
她说,在迁店后,他们发现新店更贴合车仔面的平民美食地位,并被更多的人看见,间接打开了各个年龄层的客群,也吸引到印裔同胞光顾。
“我从白领设计师转变成泡茶小妹,其中的冷暖自知,当然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不过相信我们二人不会忘记延续回流的初衷,希望有一天能把我们喜欢的味道带到不同的地区,与大家分享。”
■我是指路人
指路食客:苏伟业(34岁,装修业)
推荐理由:我一家人都是这里的常客,主要是觉得这里的食物好吃,环境也干净,从装潢上看得出店家的巧思,相当接“港”气。
我最喜欢这里的卤大肠,店家下了很多功夫制作,大肠清洗得乾净,吃起来完全没有苦味,还非常入味,感觉在卤汁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我的妻子和孩子也都非常喜欢来这里用餐,基本上我们一个月都会来好几次,妻子喜欢的咖哩面是属于香气比较细腻和清爽的,有别于本地的重口味咖哩面;孩子则喜欢吃乾捞面,因为配料多样化,可以自己选择。
除此之外,这里的饭食和小炒也各有特色,搭配选择多样化,重点是分量管饱,吃得尽兴。
推荐美食:咖哩面,卤、炸大肠,乾捞面搭配卤味
食客打星:
美味指数:★★★★★
环境卫生:★★★★
服务态度:★★★★★
价格水平:★★★★★
■美食哪里找?
店家:居銮车仔面 Kluang Boy Cart Noodle
地址:G-03, Flat Block H, Jalan Haji Manan, Kampung Masjid Lama, 86000 Kluang, Johor
电话:016-842 8842
营业时间:中午12时至晚上9时(每逢星期四休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