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
发布: 8:00am 21/02/2022

石文丁

青龙宫

高跷队

石文丁

青龙宫

高跷队

【這些人,那些事】石文丁青龍宮高蹺隊 八十年代聲名遠播

报道:林伟良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石文丁青龍宮高蹺隊受邀前往新山動物園,為遊客呈獻精采表演。(受訪者提供)

峇株巴轄青龍宮高蹺隊在八十年代名聞遐邇,讓石文丁漁村聲名遠播,雖然高蹺隊已解散超過30年,但依然為村民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的《這些人,那些事》來到峇株巴轄石文丁漁村,一起探索這支當年峇株巴轄惟一的少年高蹺隊,如何發揚傳統的踩高蹺民俗活動。

ADVERTISEMENT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青龍宮理事會及前高蹺隊隊員攜手合作,希望能在疫情後成立新的高蹺隊;前排左起青龍宮財政李志添、主席施趣昇及許俊發,後排左起前隊員楊肅循、郭金彪及盧天輝。(林偉良攝)
青龍宮主持已故朱成發發起

青龍宮高蹺隊於1982年成立,發起人是青龍宮主持兼乩童已故朱成發,直到1990年才宣告解散。

在娛樂活動匱乏的八十年代,村民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學習踩高蹺,這樣不但能以漂亮的造型盛裝參與演出,還能賺得一些零用錢,所以受到村內許多少年的歡迎。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bp218i04 高蹺隊隊員在石文丁的神誕慶典中呈獻八仙賀壽。(受訪者提供)
全盛時期進行百場演出

當年這支高蹺隊先後迎來了3屆隊員,總人數多達50人,隊員都是14歲以下的少年。

在全盛時期,高蹺隊一年進行過整百次的演出,所到之處常常引起轟動,吸引大批民眾圍觀。

高蹺隊參與的演出包括神誕慶典、新春節慶遊行及白事送殯等,除了峇株巴轄及柔佛州各地,高蹺隊也曾受邀前往馬六甲及關丹等地演出。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石文丁青龍宮高蹺隊隊員扮演八仙,參與神廟慶典演出。(受訪者提供)
許俊發:學校特別允許請假演出

石文丁青龍宮高蹺隊第一屆隊員許俊發(53歲)表示,石文丁是一個小漁村,當年出隊表演時隊員都有為村爭光的榮譽感,而且石文丁中華學校也會特別允許學生請假參與演出。

“高蹺隊發起人朱成發是我舅舅,當年他邀請友人前來石文丁青龍宮指導踩高蹺技藝,我在小學時加入高蹺隊,參與活動長達七八年。”

他說,高蹺隊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就在石文丁中華學校後方的草場進行訓練,就算成員在草地上失足跌倒,也不容易受傷。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許俊發:石文丁是一個小漁村,高蹺隊隊員出隊表演時,都有為村爭光的榮譽感。(林偉良攝)

“當年踩高蹺算是比較新鮮及稀奇的表演,所以許多人都會好奇地圍觀,在各地都很受歡迎,但後來就越來越普遍了。”

他透露,當時許多隊員都是年齡介於8歲至12歲的小學生,因為上了中學之後很難請假參與演出,加上一些隊員在這時開始工作,也就離開了高蹺隊。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青龍宮前高蹺隊隊員許俊發(左起)、盧天輝、郭金彪及楊肅循一起重溫踩高蹺。(林偉良攝)
許俊發:高蹺表演都男扮女裝

許俊發參與高蹺表演時都“男扮女裝”,專門扮演何仙姑,他最難忘的就是常常成為他人打賭的對象,猜測他到底是男是女。

“我記得有一次演出時,一名現場觀眾與友人打賭,猜我是男是女,結果因為猜錯而輸掉了100令吉。”

他說,高蹺隊的隊員清一色都是男生,所以教練會點名一些隊員男扮女裝,他也因為扮演何仙姑太過“深入民心”,所以當時村民看到他都會說“何仙姑來了”。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楊肅循(左)及郭金彪綁緊黃布,將高蹺固定在腿部。(林偉良攝)
高蹺角色分“文角”及“武角”

他透露,高蹺角色可分為“文角”及“武角”,他本身是“文角”,注重角色扮演,而“武角”則要進行撿拾硬幣及入屋拜神等考驗功夫的表演。

“我們在出隊前化妝,之後就不能補妝,所以要非常注意保護妝容,吃東西時更要小心翼翼,以免破壞口紅,就連流汗時也不能隨意抹汗。”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青龍宮高蹺隊隊員的西遊記人物扮相;前排左三為高蹺隊發起人已故朱成發。(受訪者提供)
繩子綁腳腿部磨擦起泡

許俊髮指出,踩高蹺除了容易跌倒之外,用繩子綁腳時也會因為反覆磨擦皮膚,導致腿部表皮受傷起泡。

“通常一場表演或遊行長達數小時,有時腿部磨擦起泡又磨破後,還會流出血水,但我們依然咬緊牙關忍痛繼續走,絕對不能中途放棄。”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隊員表演及練習時採用的3尺及4尺高蹺。(林偉良攝)
楊肅循:需學戲曲基本功練腰腿

青龍宮高蹺隊第二屆成員楊肅循(50歲)指出,加入高蹺隊需要學習戲曲的基本功、器械及步法等,並練好腰腿力,才能勝任各種不同的角色,並完成“踩高蹺撿硬幣”等高難度動作。

他說,通常在神誕慶典中,高蹺隊隊員會扮演八仙及七仙女;而在參與白事時,則會扮演西遊記人物及仙童等。

“當隊員在喪府靈前演出致祭時,家屬會在地面撒下硬幣,這時我們就要展現技術及實力,以各種方式來撿起硬幣,這些都有賴於平日的苦練,而且我們拾獲的硬幣也是主人家對我們的打賞。”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楊肅循:隊員都需要學習戲曲的基本功、器械及步法等,並練好腰腿力,才能勝任各種不同的角色。(林偉良攝)
高蹺介於2至4呎

他說,隊員使用的高蹺介於2呎至4呎,一般上開始練習都是使用2呎高蹺,而出隊表演都是使用統一的3呎高蹺。

“我曾扮演過何仙姑、觀世音及唐三藏等角色,我們在平時必須鍛鍊腳步及腳力,而且走路時絕對不能拖泥帶水,要練習如何保持平衡。”

他回憶道,當年每次出隊都有二三十人,包括演出者、化妝師及工作人員,通常演出後根據所獲報酬及打賞,每人可分到十餘令吉,最多的一次每人獲得30多令吉。

施趣昇:計劃再成立高蹺隊

石文丁青龍宮主席施趣昇(54歲)透露,雖然高蹺隊已解散多年,但青龍宮近年來計劃再度成立一支高蹺隊,以重現高蹺隊的昔日風采。

“我們希望在冠病疫情消退後,能召收一些學生成立高蹺隊,並邀請前隊員回村指導,讓踩高蹺技藝能夠傳承下去。”

峇石文丁青龙宫少年高跷队,八十年代声名远播
施趣昇:雖然高蹺隊已解散多年,但青龍宮近年來計劃再度成立一支高蹺隊。(林偉良攝)

他說,雖然當年的高蹺隊隊員都已離開石文丁漁村各分東西,但在今年農曆新年期間,許多前隊員依然回來村內相聚交流,並且支持青龍宮再度成立高蹺隊,令人深感欣慰。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