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6日訊)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限制不能出門玩樂,只能在家溫習功課?是否只能聽從父母的決定而不能有主控權?父母是否也曾毫不顧慮我們的感受而責罵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這些被對待的方式,原來就是大眾所認知的“虎媽式教育”。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趁著虎年,邀請2名心理、心靈治療師為讀者探討“虎媽式教育”,以及給予虎媽們一些建議,讓虎媽式教育底下的養育過程更加平衡與完整。
ADVERTISEMENT
餘秋玲:背後隱藏父母的期望
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的心理治療師餘秋玲表示,虎媽式教育實際上是親子互動自然的生存模式,自有人類時就已經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背後也隱藏著父母親對孩子的期望。
身為亞洲人也是兩個女兒的母親的她,在閱讀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虎媽戰歌》(英語: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時,深刻地從書中回憶起自己小時候被養育的經歷,也從書中看見自己撫育孩子的熟悉畫面,這許多的雷同讓她對蔡美兒的育兒經歷產生共鳴,書中描繪許多做父母進退不得的難處也讓她不禁啞然失笑。
她表示,該著作說的虎媽式教育(tiger parenting)也被認知為中華式教育(chinese parenting),是緣由作者與其猶太人裔丈夫,粗略地將兩人不同的養育方式,籠統地用 “中華式” 與 “西式” 做區別。
她說,作者的丈夫極其欣賞“中華式教育”如何造就了蔡美兒今日的成就,並遺憾地表示如若他當初也是在虎媽教育下被栽培, 或許他的成就就不只是今天如此而已了。
灌輸生活一定有壓力
餘秋玲進一步表示,在現今父母放棄教養權柄的氛圍裡,許多父母無法用句號做結尾的句子與孩子交談,每句話都以問號結尾,事事詢問孩子意見和感受並且卑躬屈膝,在這種 “愛的教育,氾濫成災“ 的社會風氣下,虎媽式教育其實是蔡美兒殷切地提醒我們,完整的教養應該是“恩威並施”的。
她認為, 教養是一條漫長的路程,而教養的結果也需要在十幾年後才能收割,因此父母不應該短視只看當下的情景。尤其在嚴苛的虎媽教育下,蔡美兒長時間堅持灌輸孩子們一個重要的人生概念:生活一定有壓力,只有當我們通過壓力後,享受的成果才是甜美的。
她說,西方父母灌輸孩子“學習是愉快的”的觀念,但是東方媽媽卻認為“學習不是愉快的,但是結果會讓你愉快,如果學習過程覺得愉快是不會追求到卓越的。”在大馬教育體系裡,我們對這樣的教育想法並不陌生,如果誠實面對這些想法,就可以看到我們現有的教育理念裡有虎媽的影子。
她補充,虎媽教育要取得成功,親子關係之間必須存有深厚的愛。她以蔡美兒為例,在對孩子嚴厲教養的過程中,她全程參與和陪同。 虎媽並非命令孩子獨自一人往前衝,而是不離不棄全面幫助和支持孩子。我們許多人不是不能承受痛苦,而是不能一個人承受痛苦,如果有愛我們的人陪著面對壓力和難題,就會覺得還可以多走幾步路,孩子也因此產生推動力並體會到父母義無反顧的愛。
相反的,如果孩子只從嚴苛的要求中感受到自己必須是恐懼地順從,或常常體會到被嫌棄,這將適得其反而造成人格障礙。
中西教育大不同
她表示,虎媽的另一個堅持: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也值得我們細思。比如很多西方人認為規定孩子練琴30分鐘就已經算是嚴苛,但是對虎媽來說30分鐘只是搔癢,練習至少2個小時才可以逼出潛力,逼出連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能達到的自己。
她也舉例表示,如果孩子考試考得不好,西方父母不會推孩子多一把,他們以“慶祝平庸” (celebrate mediocrity) 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說 “你夠好了”;然而華人媽媽可能會說“怎麼考成這個樣子,應該拿更好成績回來”。
“華人家庭的孩子不會被人辱罵幾句就自尊心受損,像雪花一樣易脆不耐熱;反而會從中反省。蔡美兒不允許自己養出玻璃心的孩子,若是批評貶低的話其實是事實,則不需要包上一層糖衣。”
“中國作家傅首爾也有一句話: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石頭裡能長出頑強的草,但是肥皂泡開不成自信的花。“
餘秋玲也在此舉例表示,蔡美兒曾經挑戰孩子,但孩子卻不妥協。
應從孩子不妥協自我反省和收斂
“這種時候,身為父母的就應該從孩子的不妥協中懂得自我反省和收斂。” 她補充表示,教養其實也是一場“權力的鬥爭”,多數孩子希望及早掙脫父母的掌控,自己決定人生。但是太年幼的階段,孩子的確不具備完善的想法去為自己做最好的盤算,他們需要仰賴成年人的智慧以及經驗。
“在這一個觀點上,有些父母太早放棄管教的權柄,把自己當孩子的朋友(而完全放棄父母是有權威,需要被聽從的角色),另一個極端是不肯放手緊緊握著權柄,事事為孩子做主(虎媽有這個傾向),甚至到成年,這兩個極端需要被平衡。”
她說,除了考量孩子的年齡(成熟度),我們需要逐漸下放權力,另一個可以考量的點是權力的內容 (比如:3歲的你能決定你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但不能決定幾點睡覺;12歲的你能決定在12點之前睡覺,但不能決定能否和朋友外出;15歲的你能決定和誰外出,但不能決定回家的時間;18歲的你能決定回家的時間,但你不能決定你開的車父母是否一定要答應借給你)。
餘秋玲總結,“恩威並施”(soft love + tough love)才是最完整的養育方式。
施冰清:需懂一步步放手
心靈輔導老師施冰清則以問與答的方式,解答大眾對虎媽式教育的部分疑問。
問:虎媽式教育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屬於正規的教育方式還是特殊類教育方式?
答:《虎媽的戰歌》(英語: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耶魯大學美籍第二代移民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出版的一本書。書中比較了東西方教育的差異,並列出了自己嚴厲地教導2位女兒方式。之後對兒女以非常嚴苛的管教被稱為“虎媽式教育”,屬於非正規教育方式。
問:可否介紹一下虎媽式教育的“特徵”或方式?
答:母親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會列出一些嚴格規矩讓孩子遵守控制他們,無論在學習成績的高要求、生活作息,一定要學習樂器,每天堅持練習多少小時、無論在家出國,養成刻苦勤勞堅持自律的習慣等等。譬如孩子考試拿97分,虎媽可能會稱讚之後會再要求100分更理想。
問:虎媽式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影響層面?會否引發孩子心理、成長、社交性、個性障礙?是否會損害孩子們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要懂得聆聽懂得平衡
答:由於虎媽式強勢用在孩子的教育逼子成材,可能對聽話順從的孩子有效,順著虎媽的安排期待發展。當孩子無法承受壓力又無法達到虎媽的高期待高要求時,就會產生無助無力感、不快樂、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嚴重者導致退縮或產生心理上的問題,對叛逆的孩子就會爆發強烈防抗,這時虎媽對這類孩子只有做出放鬆讓步,讓孩子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虎媽如果繼續堅持對立,就可能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問:虎媽式教育的適用性在哪方面?優點是什麼?孩子4、5、6歲時還不懂得選擇、知道自己要什麼?
答:虎媽式教育先為孩子選擇,紮好基礎,隨著年齡長大,需要一步步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和做回自己。富二代不需經歷刻苦勤勞生存危機的過程,容易養成嬌生慣養、重物質、自私的價值觀,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懂感恩,這時虎媽式的教育,可以養成孩子刻苦耐勞、自律、勇於負責、充滿感恩的孩子,當然虎媽要懂得聆聽,讓孩子有空間,懂得平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