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危言聳聽,根據統計的資料,由於華裔生育率大幅度驟減,再過十幾、二十年後,大馬華裔人口比例或者不足15%。
華社的政經文教組織目前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很多學校董事部社團甚至政黨都有此困擾,急需補充人才。
ADVERTISEMENT
當然,經濟模式的改變以及考慮到生活的現實層面,也是我國華裔生育率減少的主要因素。
由於子女的教育費沉重,年輕人在生兒育女時抱持慎重的態度,且不說中大學,單單是學前教育班費用這一項,讓許多的年輕家長感受到經濟壓力;中小學的教育費有政府“頂著”,然而子女學習相關費用依然龐大,加上飲食起居、課本、參考書、電腦、補習費等已經是沉重的負擔。
而年輕人在覓業時,除非有高學歷或專業可獲得高收入,否則即使找到一份工作,平日要維持基本的生活費用,也已經捉襟見肘了。
有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也不敢用大學文憑去申請只需大馬教育文憑(SPM)資格的工作,怎會有時間參與社會工作?更甭提在黨團擔當核心的責任。
在社團層面,許多社團雖然名義上是青年團組織,但實際上很多成員的年齡已在50歲以上;政黨的情況又何嘗不是如此,年輕人自顧不暇,除非有所圖,否則出自熱心參與社會服務工作者寥寥無幾。
在這種趨勢之下,華社領導們應該未雨綢繆,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培訓,製造更多的機會 吸引年青人改變觀念而融入社會,瞭解人與人之間互動,也讓他們知道人脈的重要。
筆者認為,年輕人不能自掃門前雪,應該開拓思維,瞭解承先啟後的規律。否則,這樣的情況造成社會冷漠,也不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
或許,我們的華社出現這樣的大環境,可能歸咎於整個社會的轉變。由於工商發達、物質的需求及生活壓力的擠壓,扭曲了常態,人性顯得冷漠。各人自掃前雪,這是社會進步的代價,大家也只能適應吧。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