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今日面谱

|
发布: 8:23pm 22/12/2021

利民达

田野调查

华人地方史研究

利民达

田野调查

华人地方史研究

【今日面谱】田野调查越挖掘越精彩 陈建发 利民达古早情

报道︰黄胜龙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希望通过利民达研究,能够为本土华人地方史研究增瓦添砖,图为他手持利民达大街旧店的照片。(黄胜龙摄影)

过去3年在昔加末县新村展开的陈建发表示,“人”的故事是塑造“地方”特色的关键要素,也唯有此能抵住时代更替和流行转变,持续塑造一个“地方”的个性与价值。

他表示,许多华人村镇因无法融入商业发展主流,而在人口流失下失去了昔日光彩,其历史也遭到忽视。

ADVERTISEMENT

他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活化新村”的口号近年来震耳欲聋,一般实践方式为透过旅游业恢复村镇的昔日光彩,一些有志之士也渴望透过各种装置艺术来塑造地方特色。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在利民达展开田调收集的旧照,图中旧店拆建后是永泰药行、天然影室等店屋。(李兆麟提供)
抢救大量珍贵历史

而他希望,通过利民达研究能够为本土增瓦添砖,并发挥抛砖引玉之作用,吸引更多年轻学者投入这门研究,以抢救大量流失中的珍贵历史及记忆。

他说,大家对田野调查的资料运用和规划有所不同,他个人认为首先是需要制定清晰的研究计划,才能确保所采集的资料,能够解答自设的问题,避免重要资料缺失。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田调时收集的利民达大街旧照,图中左店为协兴茶室。(李兆麟提供)

他认为,资料收集要全面,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地方上每一个事物,都是社会结构的一环,是蜘蛛网上彼此牵连的一个点。反之若选择性地采集,恐会错过很多精彩故事,甚至无法有效推导出其所以然。

他的硕士阶段已快结束,他下一个研究对象是昔加末县华社,范围包括拉美士和峇都安南等地。他希望可将所学实践在其他华人村落,以保留华人拓殖到定居的故事,记录华人在昔加末县,乃至马来西亚所付出的贡献。

他表示,作为昔县的一份子,他觉得有此责任和义务,采集昔县华社故事,并希望届时能够得到居民的协助与支持。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指利民达不同阶段,呈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图为利民达当年的街景。(李兆麟提供)
廖文辉引入门 田野考察好乐趣

陈建发就读中文系学士班时,上过一门名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课,此课是由他现在的硕士导师——廖文辉博士教授。

他表示,当时廖教授布置一项作业,要求他们到乡镇进行田野考察,而他是在那刻体会到个中乐趣。后来在廖的引荐下,他在2017年担任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主持的《槿织风华》人文地图采访组员。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后排左二)2017年参与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槿织风华》人文地图活动时,与成员们合照。(陈建发提供)

他在三宝井路住了一个月,每天到武雅拉也(Bunga Raya)采访一名受访者。这一个月的“蹲点”体验,让他跟当地居民从陌生变成熟络,也让他更加了解自身的心之所向。

他记得,当时组长陈寿锦说“一个地方若没有人的故事,它只是一座空城。人的故事,是地方的特色与价值所在。”这番话,让他倾尽全力进行田野调查,希望记录每一个故事。

他后来报读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华研究硕士课程,在老师的鼓励下选择自己的家乡——利民达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他热爱的田野调查。

遗憾已故颜再枝 无法见到作品

陈建发从2019年开始在利民达进行田野调查,很多受访者是地方耆老,他们都很期待他的作品,而他也以此为动力,以不辜负期待。然而人生无常,一些受访者已经离世,他很遗憾未能及时给他们阅读作品。

最让他难忘的已故颜再枝先生。田调期间,他得到颜先生的统筹及协调,不论到何处采访,颜先生都会拨冗相伴。颜先生一再叮咛他“写历史要公正,要不偏不倚”,并期待有朝一日一睹他的研究成果。

“我很遗憾无法见他最后一面,更无法在他离世之前完成作品。如今我已接近得到学位,颜先生却已悄然离去。”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左)采访利民达两广公会前主席黎国雄时,阅读当年利民达中华华侨联校的毕业证书内容。(陈建发提供)

他表示,他之所以选择利民达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当地人便于挖掘“在地知识”,可将最真实和贴近居民认知的利民达呈现出来;二来是从学术角度而言,以利民达为个案的研究寥寥无几,虽然并非无迹可寻,但都未能完整地呈现当地华人不同阶段的历史面貌;三是个人对家乡的情感所驱动。

他说,这份情感让他能够持续投入田调的工作,在每个周末都从工作地点加影回到利民达,直到实施行管令后才暂停下来。过程虽然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所做的研究,不仅是他个人的学术追求,更是回馈家乡的方式。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右)参与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槿织风华》人文地图活动时,采访当地耆老赖敏来。(陈建发提供)
百年利民达 精彩故事多

陈建发住在利民达已二十多年的期间,对利民达的认识却有限,直到进行田野调查后,才知道原来这块土地,承载了如此精彩的历史故事。

他表示,华人在这块土地从拓殖至今,定居的时间已有百年之久,不同阶段的利民达华社,呈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他说,许多事我们现今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比如新村,在现在很多人眼里只是简单的住宅区,甚至不明白其“新”之处在哪?它其实象征一段风雨如晦的年代,虽然年轻人感陌生且淡如水,但在许多耆老心中,那是难以抹灭的、依旧炙热的回忆和体验。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右)采访利民达耆老陈天山。(陈建发提供)

“利民达春秋二祭的福建与客家道士轮流值班,原来是地方领袖不忍华社长期受到籍贯的分裂,而大胆推出的团结华人社会的措施。”

他说,上述措施迄今依旧执行,但没有多少人记得当时的地方领袖,承担多大的压力去推动与落实。这正是为何我们要学习历史,尤其是地方(家乡)史,我们更能学会感恩,了解如今的利民达是过去先贤一砖一瓦砌筑而成的。

柔︰今日面谱(12月23日刊出)︰陈建发田野调查,挖掘利民达历史
陈建发︰只有知道我们是怎么来,才会清楚未来该怎么走。(陈建发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