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9日訊)引領學生走進歷史田野。笨珍培群中學副校長李文輝認為,將課堂教學與戶外教學相結合,學生有更深感觸與體驗,而持續進行田野調查和口述歷史工作,也能豐富地方誌的書寫。
第102場南方沙龍於昨晚通過南方大學學院臉書直播,主題是《走進歷史田野的教學實踐》。主講人為笨珍培群獨中副校長李文輝, 主持人為南方大學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莫家浩。該校人文史地學會主席林靖揚、課程負責人林詩雅、《我們的方誌:走進歷史的田野》主編羅方柳也參與講座擔任與談人,分享參與田野調查的感受。
ADVERTISEMENT
培群人文史地學會長期戶外教學
笨珍培群獨中的人文史地學會,近十餘年來長期進行戶外教學,走出課堂,穿梭義山拓碑尋墓,駐足廟宇採集資料,訪問地方前輩,不時在報上發表田野調查報告,逐漸形成校園外另闢蹊徑的歷史教學,與傳統歷史教學形成互補。
有鑑於此,南方沙龍邀來培群獨中人文史地學會師生,闡述與分享他們多年來走進歷史田野的經驗故事,以及箇中的甘苦、探索、思考和意義。
李文輝也是笨珍培群獨中圖書館主任暨歷史科主任,從事笨珍與鄉土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帶領中學生做口述歷史,搞田野調查,辦古蹟巡禮。2019年指導學生編纂《我們的方誌:走進歷史的田野》。
李文輝盼為家鄉書寫歷史
笨珍是李文輝的家鄉,他選擇回母校執教,帶著中學生做戶外教學,是期望未來能寫一部家鄉的方誌。
在講座會上,李文輝分別從走進歷史田野的原因、走進歷史田野的活動回看,以及教學的意義這三方面進行分享。
李文輝提到,20年前,他在就讀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期間,曾跟隨老師安煥然進行田野調查。他們在考察之前,會做很多事前準備,收集很多資料,而他當時發現笨珍的資料相對匱乏,因此,下定決心希望未來能為笨珍家鄉書寫歷史。
笨珍地方研究仍有深掘空間
他認為,笨珍的自然環境與社區資源適合作為教學場域,而笨珍的地方研究仍有相當寬闊的發掘與深掘空間。
他表示,初返母校期間,他希望能在課堂之外另闢蹊徑,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於是與校方商議,先從聯課部份做起,即在學校成立人文史地學會,隨後逐步落實心目中的歷史教學,帶著學會學生走進田野,進行口述歷史與古蹟巡禮。
文輝表示,2007年開始,在一些長輩陪同下,學生分別到笨珍不同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和口述歷史活動。同學們覺得活動很有趣,並期待接下來的活動。
培養學生策劃及辦活動能力
他說,除了進行田野調查教學,也希望從中培養學生的策劃和辦活動能力。例如怎麼通過展覽呈獻,和為參觀者進行導覽。
他強調,課堂教學是另一種模式,與田野調查可進行互補與搭配。
他以帶領學生訪問南僑機工後裔談抗日籌賬為例解釋,當學生通過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接觸到活生生的歷史,再回到歷史課本時,會有更深感觸與體驗,也懂得更多。
“當在課堂上說到日侵時期,學生的理解與互動就比較不一樣。”
田野調查被視不務正業
不過,從另一角度而言,李文輝有感而發說,田野調查耗時間、耗力氣、耗資財,需承擔潛在的意外風險,甚至被視作不務正業,遭冷嘲看不清現狀。
隨著年歲漸長,疲於處理校務工作,他有時候會感覺疲憊,或抱恙生病時,意志脆弱。所幸校園裡仍有師長常用正面話語鼓勵,以及身邊還有一些陽光活潑的孩子支持,協理社團大小活動,包括編輯《我們的方誌:走進歷史的田野》。
他說,這本書是笨珍培群獨中人文史地學會的戶外考察成果,十幾年教學實驗的一次總結,是一部資料彙編,收錄學生寫的新聞稿、文章、作業與圖片。
他解釋,出版此書主要有感於剪報與資料保存不易,需要做一次系統的整理與結集,併為笨珍地方史的記錄獻力。
他希望未來繼續和孩子們一同書寫地方歷史,再有方誌二或方誌三,集成一套書。
林靖揚:深入瞭解地方歷史
在學生方面,林靖揚表示,他在還未參與田野調查之前,以為歷史科只是對過去的一種描述。惟在參與田野考察後,他對歷史科改觀。
林靖揚認為,通過田野調查,不僅讓他更深入瞭解地方歷史,也對地方歷史有不同瞭解與感受。
現在,歷史對他而言,可回顧過去,反省未來,甚至能找到生活的影子。
林詩雅:發現田野調查精彩
林詩雅覺得,田野調查是另一種學習方式。不僅能瞭解歷史,還可從中掌握田野調查的技能和溝通技巧。
她說,起初以為田野調查很辛苦與乏味,後來才發現它的精彩。
羅方柳:從中學習許多技能
羅方柳透露,她從田野調查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並朝這方面努力。
她認為,田野調查可學習許多技能,對歷史產生認知,與地方長輩進行聯繫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