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對照】從新山老城區紗玉街一排店屋被拆說起



舊照中這一排兩層樓店屋及毗鄰同一款型的店屋,早已從新山人的視線中消失,今天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公園,這是數十年新山老城區改造提升工程開花的結果。

這些店屋被拆除的主因是要讓位興建一座公路天橋,這是新山老城區最早也是迄今唯一的公路天橋。
ADVERTISEMENT
天橋興建後,改變了原有的交通風貎,這座天橋跨越新山老城區至魯馬固打路及新甘光尾。之前一道定時開關火車柵門,使到這一帶的交通常常受阻,因為這是一條川行柔新兩地火車必經之道,火車每天從早至晚總要通行多次。天橋開通使用後,方便了許多人與車輛川流往來。
老新山王昌鴻在受訪時指出,天橋開始興建於1977年。

從舊照中可領略當年新山老城區的風貎,天橋的地基工程正在進行中,左邊是舊闗卡,老一輩當時稱的海皮路(即Jalan Selat)有車輛通行,進入亞福街的車輛行駛在臨時闢建的新路上。
如今早已不復存在這一排店屋,當時景觀中,立在惹蘭依布拉欣右邊的一排店屋也還沒有拆除,當年層樓最高的華僑銀行、和昌大廈及黃樹芬大廈清楚可見。

不過,43年的今天,街景改了,原有店屋所在之地建了一座小公園,花草、樹木代替了原有的鋼骨水泥。

當時這十幾二十間的店屋,都在從事什麼行業呢?且聽王昌鴻道來。
他說,店屋的中間,原是他的父親生意失敗後留下的貨倉,當時剛好還在唸寬中理科畢業的他,不敢開口說要去升學。在祖母的支持下,利用她給的500元,買了相機及一套黑房用具,憑在學校學會的攝影技術,利用這間貨倉做起了外影服務。
他指出,這裡正是他數十年攝影創業的發祥地,取名永順隆。最初與他一起打拼的是現任柔佛攝影學會會長陳錦發,店屋是在1977年被拆除,過後遷後他處繼續營業。
王昌鴻一直以來即住在這間店屋裡,自然對周圍的情況非常熟悉。
他說,店屋中的東川樹膠店是郭鶴堯常到的地方,另有新山華社領袖李清來創設的中央樹膠店,其他商店包括泰祥布莊、同美貸款公司、信記貨款、莫東茂電器、麵包店及印度店等。
海皮路的永德會館會所一樣被拆,惹蘭依布拉欣被拆的店屋,計有金慶源肉乾、花都女子理髮院、志祥行、中大行、大同酒業、協隆腳車店、林電器及曾是新山福建先賢卓亞文的故居等。
他說,這些被拆除的店屋,業主就是卓亞文。
他說,當時柔佛攝影學會經已在活動,會長是新山華社領袖之一的陳鴻昌,他們每逢星期天都會在他店裡集合,然後到各處拍照。這些新山攝影界前輩,當中有邢福虎、葉合春、陳錦發、陳玉鍵、林永添、林方洲等。

王昌鴻算是新山早年報人之一,他的攝影技術高超,時至今日,還是眾人公認,因此在1968年時,為創刊不久的三日刊《馬來亞通報》羅致,招攬加入。當時適逢馬印對抗13死囚事件鬧到最高潮之時,事件最早從新山發起,身為該報的攝記,他大顯身手,拍出了不少與眾不同的畫面,快速又即時,讓該報一時洛陽紙貴,大受歡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