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來20日訊)隨著柔州進入經濟復甦計劃的第四階段,古來縣內的旅遊景區都已整裝蓄勢,站穩步伐迎接八方旅人,寄望能早日突破冠狀疫情的籠罩,迎接雨後的彩虹。
在民間力量的推動打造下,古來近年來推出了文化旅遊作為賣點的普陀村及加拉巴沙威文化街,推出即受到國內外旅客的歡迎,不料受近長達兩年的冠病疫情實施的各項行動管制令衝擊,旅客行動受限,這些景區不是門可羅雀,就是被迫暫時關閉,進入了旅遊活動冬眠期。
ADVERTISEMENT

第六屆“沙威藝起來”大會主席李國萍告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沙威藝起來的推動,吸引許多國內外旅客到訪沙威文化街觀賞壁畫,特別是在榴槤季節時,許多從新山及新加坡一日遊北上東甲、昔加末等地品嚐榴槤的旅行團,都會選擇路經文化街打卡。
他表示,這些旅行團帶動了加拉巴沙威的飲食業及民宿,擂菜和菜粄等客家美食備受歡迎,這期間單單新村婦女自制自賣的菜粄檔,就增加了約8檔。
他坦言,與行管令之前相比,目前旅客只回歸了約5%,預料若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盛況,仍需要一些時日。

他說,基於疫情只是稍微好轉,今年“沙威藝起來”籌委會暫時不會舉辦活動,預計最快也將於明年才會啟動,以展開清理文化街的雜草、維護壁畫等工作。
“依目前的情況看來,雖然我們不鼓勵旅客一窩蜂前來,但在過去的週末假日,已有一些民眾前來打卡,旅客人數預料將逐步增加。”
文化街的餐館業者駱懷獻(27歲)表示,旅客佔了該店顧客群的約60%,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下,生意滑落了約70%。
他表示,目前該店以外賣打包為主,其中星期六及星期日的生意量較多,進入可開放堂食後,生意額逐漸轉好。

普陀村活動策劃與宣傳主任林澤輝表示,普陀村是一個以文化旅遊為賣點的景區,受行動管制令的影響,自今年5月關閉至第三階段經濟復甦計劃才重新開放,如今旅客人數已逐漸回溫,週末及週日的旅客約400至600人。
他說,雖然這項數據與行管令之前的800至1000人仍有一段距離,但該村有信心在開放後將迎來更多旅客。
他指出,普陀村自開放以來,由於人手不足,導致竹林及一些設施長年失修,該村已趁關閉的空窗期展開維護工作及增加一些新打卡點,如今在重新獲得開放下,肯定會讓旅客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他披露,未來該村也將不時更新打卡點,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包括即將登場入住竹林的兩隻大熊貓打卡點、11月間開放的柔佛土產的結緣區等。
他表示,普陀村結合佛教文化及大自然,以文化旅遊作為賣點,該村不希望遠到而來的旅客空手而歸,因圈致力打造更多景區,以期將旅客逗留的時間拉長一至一個小時半,讓他們的旅程變得更精彩,除了留下美好的記憶,也能以輕鬆的方式接觸佛教。
他說:“雖然目前只能開放給完成種接冠病疫苗的旅客,但我相信人們很快會適應以與病毒共舞的一個新常態,大自然戶外的景區將會是喜好戶外與大自然旅客們的首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