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對照】兩座清咸豐年間的古墓




相隔12年,兩座清咸豐年間古墓相繼在柔佛州被發現,填補了柔佛州華人史留下的空白。中國清朝咸豐年間,是從公元1851年至1861年,共11年。
最新發現的一座是寫著“清咸豐八年九月”即公元1858年10月至11 月間的古墓 ,地點位在邊佳蘭山林中。
ADVERTISEMENT

早前的一座的古墓 ,於2009年4月間,在依斯干達公主城的新州政府行政中心附近的甘榜雙溪馬來由河被發現。這個碑文寫著“清咸豐伍年”,即公元1855年,正是新山開埠的同一年。
兩墓的發現,說明了在距今163及166年前,不論在柔佛州東南部的邊佳蘭及柔佛河流域, 或在柔佛西部的士姑來河流域,經有華人的足跡。
在邊佳蘭山林發現這一群古墓的,是現任南方大學學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莫家浩博士。他是在馬來友人的通知下,於今年10月間找到這座清咸豐古墓及其他的6座古墓,之中一座是刻有同治癸酉年,即公元1873年的“清考財喜洪公墓”。另5座是可確認是洪姓的潮籍人士,另一座還是“㳉”字墓。
他說,結合現有的歷史文獻,這可能是“洪厝港”舊址。早在1853年時,洪姓人士就開始申請柔佛河的支流善地河,以種植甘蜜。
至於早前在士姑來河域被現的清咸豐年間古墓,它有另一段不同的故事。目前這一批12座古墓,已被安置在士姑來中華山莊內。

故事起於2009年4月,筆者從一位發展商得知有這一 墓碑群之後,即與新山中華公會聯絡。同年的5月28日,聯同義山管委會主席洪德榮、文物館管委會主席何朝東及新山中華公會執行秘書丘量棟 等,一同前往振林山甘榜雙溪馬來由進行勘查。確認後,又得該局全力合作,終於將這一墓碑群從膠園中移出。
這一群古墓碑文字跡模糊,只有一座,文字較清楚:“清咸豐伍年,仁盛巫許公墓,六月平溪鄉”。
這一群墓碑在安頓後,最後在新山中華公會全力推動下,全部安置於中華山莊墓園內。立碑工作於2010年5月14日完成,並於同年的7月27日上午11時舉行揭幕禮。
揭碑儀式簡單隆重,時任新山中華公 會會長林奕欽說,為古墓立碑有二大意義,一是證明華人在155年前已到士姑來流域落腳;二是讓這12塊墓碑能成為永久的歷史文物,以便讓國內外文史工作者有一個新的平臺,瞭解本地華人的歷史。
莫家浩在受訪時指出說,邊佳蘭清咸豐古墓的發現,尚屬柔佛東南地區的首見,填補了該地港腳初期階段的歷史缺片,彌足珍貴。
他籲請社會各界及相關華團,能提供有關的線索協助,設法妥善保存這些見證先人的古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