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3:20pm 07/10/2021

潮汕

甘蜜

潮汕

甘蜜

《甘蜜與華人文史》第六場線上講座 | 聚集河口營運甘蜜 潮汕人在獅城開枝散葉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新加坡河口的駁船碼頭,曾是新加坡轉口貿易的中心,潮汕人經營的甘蜜、土產也在此進行收集、轉口。(蕭開富提供)

(新山7日訊)19世紀至20世紀初,大批人從中國原鄉和印尼廖內群島到新加坡經商、謀生,促使新加坡河口南北岸成為潮汕人的聚集地,也影響了潮汕的信仰、民生、習俗在新加坡的發展和延續。

祖籍潮州潮安的新加坡文史工作者蔡美娥於日前,在新山中華公會轄下西北區聯委會與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聯辦的《與華人文史講堂》線上講座第六場次,主題為《實叻之潮來潮往留潮跡》講座,講解潮汕人在新加坡發展的事蹟時如此指出。講座主持人為李國樑。

ADVERTISEMENT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1825年,新加坡河南岸甘蜜種植區(綠色標籤)與華人聚落(黃色標誌)。(蕭開富提供)
蔡美娥:粵海清廟是心靈寄託

蔡美娥以“實叻”即新加坡的舊地圖指出,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地段因港主制度的關係,在19世紀初至中葉,有許多潮汕人港主開發港腳如陳厝港、曾厝港、蔡厝港等開拓成甘蜜園,潮汕領導人佘有進更是當時的甘蜜大王。

她說,潮汕人從中國原鄉和印尼廖內群島移民至新加坡謀生,其中定居在新加坡河口南北岸,由潮汕人甘蜜商從柔佛、印尼引入的甘蜜塊,也在新加坡河口進行轉口貿易,同時潮汕人開設的土產店、新加坡河口華族經營的船舶業等,為新加坡河口兩岸成為世界繁華的都市之一奠定基礎。

蔡美娥表示,位於新加坡菲利普街的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在新加坡創立最早廟宇。該廟的主神天后聖母及玄天上帝,都是護佑航海人的神明,因此粵海清廟的命名,有著“粵”代表廣東省、“海清”代表廣東商民、移民遠渡重洋,希望神明護佑海水猶如有如清澈的水般無大風大浪,船舶平安抵達新加坡。

她指出,除此之外,新加坡潮汕人的組織如義安公司也曾在粵海清廟旁設立會所,現今義安公司是新加坡推動教育,公益的重要華團之一。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粵海清廟,象徵廣東省人士希望神明護佑,海不揚波,平安抵達新加坡。(蕭開富提供)
潮州歌謠唱出番客辛酸

蔡美娥根據收集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和報館的舊資料和圖片,清晰解釋新加坡河口的潮汕人經營的商店分佈和民生課題,如潮汕人聚集的舊巴剎位置、潮汕美食、地名的潮州俗語、醫療所、端蒙學校的創立歷等等。

她以自身是潮州人,也能說流利潮州話來在線上傳唱潮州過番歌謠,這些歌謠,大多體現潮汕先民在原鄉生活艱辛,為了生活,被迫隻身渡海,來到未知的新加坡,面對陌生的環境,為人做苦力的無奈和悲傷,如“斷柴米、等餓死。無奈何、賣咕哩”,家人送過番客的離別心情,如“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條浴巾去過番,錢銀知寄人知轉,忽忘父母共妻房。”

她總結說,因甘蜜業的緣故,潮汕先民到新加坡謀生,雖然經歷許多的辛酸血淚史,如今潮汕人已在新加坡開枝散葉。物轉星移,如今大家能在新加坡的古蹟,找回潮汕先輩們的足跡,她希望大家有機會到粵海清廟、萊佛士坊、新加坡河畔細細體會潮汕人過番的故事。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潮州過番歌謠,體現過番客的無奈與辛酸。(蕭開富提供)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主講人蔡美娥(蕭開富提供)
柔: 《甘蜜与华人文史讲堂》第六场:甘蜜的经营与新加坡潮来潮往留潮迹
出席《實叻之潮來潮往留潮跡》線上講座與會者合影。(蕭開富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