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慶祥 | 從新首相出籠,話談歷屆其他首相



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在今年7月7日受委副首相之前,沒有人會料到他有一日會登上首相的寶座。8月21日這一天對他來說,絕對是他一生最難忘的一天,他正式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9任首相。這再一次印證,在政治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而在這天凌晨,安華致電向他祝賀,表現了泱泱大度的氣概。
ADVERTISEMENT
在3年半內,換上4張臉孔不一樣的首相,在大馬政治史上應是空前,然是不是絕後,就看將來政局的發展會不會再有比現時更亂的局面。擺上世界舞臺,是不是其他國家也發生類似大馬,短短的3年半內換上4位首相的事,這有待查證。
大馬自1957年獨立以來,先後出現了9位首相。如果與於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他們立國的時間比我們早8年,但迄今只出現6位總理,分別是周恩來、華國鋒、趙紫陽、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李克強,大馬還略勝一籌。不過基於兩國國情不同,總理與首相的誕生不一樣,不能等同看待,只是由此說明:一個小國首相的更換,比一個億億人口大國總理的替換更頻仍,這或許是君主議會民主制國家的一大特色。
今年61歲的依斯邁沙比利是律師出身,從政多年,對馬來西亞人民來說並不陌生。之前,在馬哈迪及納吉的內閣中,他從未被委為關鍵部門的部長,聲名不太響亮,只是曾發表過一些出位的講話,而引人關注。
2020年3月18日希盟政府倒臺,國盟政府成立,依斯邁沙比利以巫統副主席身份擔任國防部長,是三位高級部長之一,排名在阿茲敏之後,但到了2021年7月,他龍門一躍,連升多級,被委為一人之下的副首相,炙手可熱。進入8月,慕尤丁危機出現,在巫統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率領的15位國會議員撤銷支持後,慕尤丁在國會的支持率從多數變成少數,根據憲法只好呈辭。幾天的折騰後,依斯邁沙比利脫穎而出,成為新任首相。
從1957年至今,馬來西亞先後出現9位首相,到納吉為止的前6位首相,都是依據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馬來名“RAHMAN”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很靈驗地一一出來出任。有人說,這是馬來西亞的“Boleh”。
R即是RAHMAN(東姑阿拉曼),A即第2任首相ABDULLAH RAZAK(阿都拉薩),H即第3任首相HUSSEIN ONN(胡先翁),M即第4任首相MAHATHIR(馬哈迪),A即第5任首相ABDULLAH BADAWI(阿都拉巴達威),N即是第6任首相NAJIB(納吉)。其後第7任首相是重作馮婦的馬哈迪,第8任是半路殺出的慕尤丁,已不在RAHMAN排列之中。
他們7人登上龍門之路,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傳奇,各有各的艱辛,各有各的喜悅,最後結局也是各有不同。東姑在“5.13”事件中下臺;阿都拉薩任中因病逝世;胡先翁因身體欠佳辭職;馬哈迪第一任光榮退休,第二任突然辭職,導致執政22個月的希盟政府倒臺,在一片罵名聲中下臺;阿都拉在無奈下辭職;納吉領戰無功,丟失政權,拱手讓出首相;慕尤丁失去大多數國會議員的支持,只好離開。
依斯邁沙比利登相之路,與他之前7人相比,最大不同在於,他並不是黨魁。他在巫統的最高職位是副主席,位居第三。其次他是出任副首相僅有40多天。
馬來西亞從獨立至今,前後有幸出任副首相的有13位,其中僅5人與首相職位擦身而過。他們最後當不上首相,各有不同的際遇,不一而同。這當中安華是最悲劇性人物,兩次都與近在眼前的首相大位失之交臂,徒乎奈何,而兩次都栽在馬哈迪手下。
安華在1996年被馬哈迪革除副首相職後,發動“烈火莫熄”運動,後創立公正黨,聲勢浩大,但在2013年大選中,推不倒國陣。2018年,執政60年的國陣政府垮臺,希盟入主布城,在獄中的安華獲得釋放。此時的安華沒有官位,更不是副首相,但依據希盟內部達成的協議,兩年後他將接任首相,可是在馬哈迪一拖再拖之下,拖到希盟倒臺,他只好望布城首相府之門興嘆。
與安華及其他副首相相比,依斯邁沙比利是幸運的。
不管你認同不認同,馬來西亞6位前首相,在位之初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開局之大手筆,如納吉喊過的“一個馬來西亞”。
前首相慕尤丁與部份行動黨領袖之前達致的“跨黨派共識框架7項建議”,也是一個可行與受看好的行動計劃。謹此希望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在出任首相期間,有樣學樣落實這一計劃,以這一計劃開局,以帶動與激勵人心,為馬來西亞開創新的格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