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錯郎 忍了30多年! 丈夫不肯離婚 好無助



ADVERTISEMENT
主持人:
我已忍了三十多年的折磨與痛苦。
年輕時候的無知,嫁錯人,日子不好過。
如今我已是樂齡人士。
他是個自私、大男人、有暴力傾向、不會自理、變態、精神不正常怪人。
身為一個男人,時常在家裡針對家人、惡臉相向、發脾氣,好像人家欠他幾百萬,很威風。
我要離婚,但他始終不肯離婚。
比如,抬高椅子大力丟在地上,關門大大力,拉孩子的手脫臼。記得有一次被他按著動脈,差一點就去了,孩子還小,真令人失望。
他沒工作時,或是回來家裡時,常見到家人就發脾氣,大小聲罵人,任誰都受不了。他不在家住宿舍的日子,我和孩子們才能安寧,快樂沒壓力。
去年,他退休了回來家裡就煩,洗澡不關門,光著身體走出客廳才甘願穿衣服,出去、進出不關門,有時大小便在地上,有馬桶不用,罵人就厲害。
他口口聲說他有手有腳,被女兒看到睡覺脫一半光著身體。真嚇人,真丟人。
最後,我想請主持人提出一些建議做參考,以能獲得改善,減少此生的痛苦。謝謝。
無助的媽媽上
改變需要代價
調整心態 不讓自己受折磨
無助的媽媽: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你很努力的表達自己在婚姻裡的困境與難受,非常感謝你的信任。
讀完了你的來信,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強烈的訊息,就是:折磨。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段婚姻彷彿就是錯誤,它從年少無知不經思考的決定,經歷了30年,演變成無法磨合的痛苦。
從許多行為上來看,你的丈夫的品行也不是很好,洗澡不關門、大小便在地上等等,不只行徑乖張令人咋舌,發起脾氣來也十分的粗暴,會失控丟東西甚至動手令孩子受傷,你也曾經差點丟了性命。
在精神上來看,他沒有間斷的情緒暴力任意發脾氣,對你也是一種日日夜夜的折磨,只有當他不存在時,一家人彷彿才可以吸一口氣。而且從你文中由始至終都只用“他”來稱呼對方,以及署名“無助的媽媽”來看,這個小小的蛛絲馬跡,在輔導學裡有一個概念——“心有所思,口亦隨之”(Freudian Slip),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了你的潛意識,你早已經對對方沒有了夫妻的情分,而單單只是為了在家庭裡扮演好媽媽的角色,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困在如此令人絕望的婚姻,真是辛苦你了。
不過你的來信不禁讓我好奇,為何30年都咬牙堅持過去了,現在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如此按捺不了呢?是因為丈夫退休在家,造成摩擦的機會激增了嗎?我甚至也不禁地想,除了敘述婚姻的痛苦,你想要改變現狀的意願又有多少呢?你想要的會不會是:“他”改變,然後我就不痛苦?
在婚姻裡忍無可忍
為了解脫這30年的難受,你又曾經做過什麼樣的嘗試呢?從你的來信,我都無從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只能理解你所有的努力,彷彿只是“忍”,現在是“忍無可忍”了。
我見過許多如你這般的女性長輩,和你有相似的婚姻哲學,活到老忍到老。
她們經常在婚姻裡單打獨鬥,獨自琢磨問題忍氣吞聲,最終在親密關係裡,只把握住了親子關係。很多時候這些長輩採取了這樣的姿態,是因為當時的現實環境給予女人的出路少退路窄,在權衡利弊後,迫不得已而對現實做出的妥協,這些女性長輩有大多數也被自身的傳統價值觀——退讓與容忍,層層束縛不敢脫綁。
老公無理取鬧——讓一下、老公不理解——退一步、老公動粗——忍一下、老公出軌——原諒他、婚姻不幸福但是小孩不能沒有媽媽——你就再忍忍吧。
忍、忍、忍,忍到千瘡百孔體無完膚,還是忍;退、退、退,退到無路可退踏上絕路,還是要退。結果百忍沒有成金,退了千百萬步也只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令人忍不住“想離婚”。
但一想到離婚後,沒有豐裕的經濟能力,帶著孩子們還要面對前途茫茫何去何從的問題,有多少人迫於現實的壓力,於是“不能離”,後來當孩子們漸漸長大,壓力解除了一些,又到了面臨抉擇的時候,卻又想到需要面對社會對離婚者的背後議論以及指指點點,害怕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而屈服於內心的恐懼臨陣退縮,最後“不敢離”,那麼慢慢的也就索性“不必離”了。
這種婚姻像“溫水煮青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想要改變的努力,一拳又一拳就像都打在棉花上,消耗人的意志,令人深深無助。
停下來反思自己
這樣的婚姻是許多女人生命的噩夢,為了要走出痛苦,我見證一些女性長輩至少學會了兩件事:一、自我改變;二、努力賺錢。
這些長輩教會了我,在人際關係裡遵循一個黃金原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她們教會我當遭遇任何不順心意的事情,都應該停下來先問問自己,找出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換句話說,她們教會了我:在關係裡誰感受痛苦,誰改變,她們沒有一味的緊盯著別人,而申訴對方令我們如何的痛苦。
這些長輩深知沒有人會為我們改變,我們也不會為了別人而改變。於是為了拯救自己,她們主動改變自己,不再深陷於痛苦。她們改變了什麼呢?改變對對方的期待,減少對對方的依賴,努力的讓自己獨立,尤其是特別努力的賺錢。
有一句話說:結婚要晚,離婚要早。
“無助的媽媽”,人到了樂齡階段,如果已經意興闌珊,沒有改變的精力也沒有努力賺錢的衝勁的話,或許就把離婚的念頭放一邊吧。
有些人離開一段折磨人的婚姻,的確帶來生命品質的改善,但是離婚需要改變的勇氣,需要願意付出代價,需要敢冒險去咬緊牙根面對前路上的未知,也需要極大的能耐去忍受離婚過程中談判、妥協而消耗的心力,離婚也是需要能力的;比起來不離婚而繼續忍受對方帶來的痛苦,有時候反而這樣的生活更能過得下去。
所以“無助的媽媽”,人最怕在該放棄的時候卻苦苦堅持,到了該堅持的時候又隨意放棄,最後苦了自己。
學會湊合過日子
其實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老夫老妻,哪怕是沒有了愛情,卻還是可以和對方繼續相處的。婚姻最終的結果不外有3種:折磨,就是隻有傷害和痛苦;搭夥,只求有個人湊著過日子;餘生,就是一生有愛相伴,此生無憾。
許多女性長輩,明白了此生無法收穫餘生的幸福,又缺乏改變和賺錢的魄力,就調整心態學會湊合著過日子,不讓自己消耗在折磨中度過一生。
“無助的媽媽”,有許多人會誤以為輔導都是勸和不勸分,還會鼓舞人心令人充滿希望,我並不否認我們的工作內容的確大部分會圍繞在這樣的氛圍。但是比起草率輕浮的鼓舞人心,腳踏實地的根據現實狀況給與個案實際的建議,也是一個重要的責任。
不敢盲目鼓勵冒險
在30年的光陰裡,你脫離不了一段折磨人的婚姻,坦白說,我不敢盲目的鼓勵你冒險做任何的改變,反倒是在我腦海裡一直不斷的在想:為什麼會這樣?
最後,你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我由衷的佩服你們這一代人對婚姻的忍耐,以及對家庭犧牲奉獻的精神,許多年輕一輩瞭解自身沒有這股能耐,而選擇對婚姻止步。
往後的日子,如果有需要的話,歡迎你繼續來找我們話家常,讓我們陪一陪你吧!
主持人
■小啟:
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爾會跌倒、甚至受傷。《讓心亮起來》願意聽你的細訴,並安排輔導機構為你排憂解難。讀者無論在親子、生活、學習、職場、家庭、愛情、友情、感情、人際關係等方面,遇到困擾或感到迷惑,都歡迎寫信來交流,尋求心靈諮詢。不過,《讓心亮起來》並不是一個來函必答,有求必應的專欄。主答機構有絕對權力拒絕答覆不宜在報上討論的議題,或是性質類似的問題。希望讀者予以諒解。
來函請寄:
《讓心亮起來》負責人
12, Jalan Maju,Taman Maju Jaya,80400 J.B. Johor.
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
地址:02-45,02-47 Jalan Masai Jaya 1, Plentong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臉書:新山博愛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07-357 9195
傳真:07-357 9198
工作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務收費:半津貼制如有任何疑問, 歡迎您撥打 07 – 357 9195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