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牛肉麵(下篇)歷經半世紀傳承三代 東甲牛腩面有口皆碑




(東甲20日訊)柔佛州各地不乏口碑佳傳的牛肉麵店家,家家均有其獨門秘方和制勝要素,無論是乾拌、濃湯、清燉、藥材等做法,道道都是肉嫩彈牙,齒頰留香的好料理,但經過歲月的洗禮下,經得起一眾嘴刁老饕認證,經典美味最是讓人回味!
在這個辛丑牛年,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將要以上下篇的方式,將帶領眾讀者一探柔佛州內“牛”氣逼人的牛肉麵,喚起老字號牛肉麵隨記憶傳承的濃郁好味道。
ADVERTISEMENT
今天的下篇,我們來到東甲。
韓俊光:家傳秘方闖出一片天

在東甲蘇洛路,有一家遠近馳名的牛腩面,這檔面家傳承了三代,歷經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如今已成為饕客心中的老字號,也是大家熟悉的老味道!
牛腩面老店的老東主韓俊光(73歲),自小就在父親韓春元的指導下,學會了家鄉海南島的牛肉麵料理,想不到這門手藝成了自己養家餬口的絕活,其4名兒子也同樣憑著家傳秘方,各自闖出一片天空。
韓俊光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娓娓道出父親傳授烹煮牛腩面的點滴,在那個貧瘠動盪的年代,要吃上一碗牛腩面,可說不容易。
父親教煮海南家鄉牛腩面

“記得我在八九歲的時候,年紀小小的我在外面吃了牛肉麵,就喜歡上它的味道,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回到家中告訴父親這事兒。”
他說,父親是一名麵包師傅,三更半夜就起床柔麵糰製作麵包,當時父親說會煮牛肉麵,要他把藥材買回來,然後教他煮一道海南家鄉的牛腩面。
他表示,看到父親自信滿滿的樣子,只好在半信半疑下買了藥材回家,想不到父親真的煮出了香噴噴的牛腩面,那味道叫他至今難以忘懷。
韓俊光提到,在他14歲那年,父親就過世了,後來他決定把父親傳授的功夫學起來,開了牛腩面檔口養家餬口,想不到這一做,就已經過了48年的光景。
除了老店另開5分店

育有4男1女的韓俊光,在孩子小時候就把他們叫到店裡幫忙,把父親傳授的功夫毫不吝嗇傳給了孩子們,希望他們都能學會手藝,繼承衣缽。
如今,韓俊光的長子勳疇在馬六甲開設分店、次子偉疇主理居鑾分店、三子逸疇在吉隆坡設店,幼子繼疇則在東甲老店打理業務;各有所成。
他欣慰表示,目前包括老店在內,共開設了6東甲牛腩面家,包括吉隆坡3家分店,以及馬六甲和居鑾各一家分店。
“多年來,我一直堅守不變的傳統味道,牛腩、牛腱和牛柳從來不用冷藏牛肉,也對孩子這樣教誨,畢竟做吃的講求誠心誠意,唯有真材實料,才能烹煮出真正的好味道。”
韓偉疇:居鑾設養牛場自供自足
秉承父親志向,東甲牛腩面居鑾分店十多年來紮根於民心,湯濃料足,成為當地著名的地方美食,也是居鑾遊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韓偉疇(44歲)和兒子韓家定(22歲)不單延續家傳好味道,讓牛肉湯飄香,甚至力求精進,開創新局面,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理念,讓居鑾民眾可以吃上最為新鮮的本地好牛肉。
本地牛肉匱乏價高企
因多年來印度進口水牛肉以低價搶灘,面對居鑾市場本地牛肉匱乏,價格居高不下且貨源難尋的情況,韓偉疇在9年前毅然決定涉足飼牛場,僅為自家麵店供應充足的本地牛肉。
“我開始做生意的時候,1公斤牛肉約12令吉,如今卻要價至少32令吉,漲幅非常大,加上時常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嚴重影響店面的營業。”
18種藥材去除牛羶味

他透露,家傳湯頭必須採用新鮮牛肉,經18種藥材去除牛羶味,才能燉煮出清甜的肉香,肉質有彈性佳有嚼勁、口感也較Q軟,此外,高山牛、臨海牛的牛肉也不如平地牛來得好,從各地收購回來的牛隻帶回養牛場後,還要悉心調養3個月,才能夠屠宰,非常勞心勞力。
“因為我堅持一定要採用100%本地新鮮牛肉,迫於無奈才去接觸和自學畜牧業,如果不是為了居鑾這家牛腩麵店,我一定會關掉養牛場,因為成本太高、犧牲太大了,就如同為了煮上一碗飯去種稻,冷暖自知。”
銘記父親3項教誨
韓偉疇分享到,促使他具備越挫越勇、敢於挑戰的“牛”勁便是父親要他們兄弟銘記於心的三項教誨,那就是挑剔的舌、感受的心和無盡的貪慾。
他說,人的舌頭是最為挑剔的,品嚐得出食物的好壞,而每人心中一粒秤,也能感受得到食物好不好吃,業者端出的食物也要過得了自己的心,最後則是要慎防無盡的貪慾,因為這會讓人忘卻挑剔的舌和感受的心,成為只為牟利的無良商人。
他打小手把手帶著兒子家定經營生意,從清洗牛內臟到熬製湯頭,無一不嚴厲監督,韓偉疇指出,如今孩子對接手經營牛腩麵店有興趣,也已磨練出火候,便放心交予他全權打理。
“我希望兒子也能繼承這三項原則,成為人生的座右銘,這樣經營事業才能興盛不衰,能夠對自己交代,客人也會因此而給予肯定。”
報道:林麗平、張柔生 攝影:黃宗仁、張柔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