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山9日訊)大馬國家文化人物陳再藩(小曼)昨晚暢談陳旭年,不再侷限於檔案館一片片紙張,而是嘗試從坊間流傳的民間傳說及俗語,分享大港主陳旭年的生平傳說。
柔佛蘇丹依布拉欣陛下封賜黃亞福後代黃匡順為時隔150年後的第二任“華人尊長”(Mejar Cina),在陛下做出宣佈後,此新聞成為各大報章的封面,吸引許多人關注。
獅城及潮州留下文化遺蹟
巧合的是,陳再藩在結束上個月的小曼漫談第一講:十九世紀柔佛同甘共苦的甘蜜港主時代講題後,就準備了在第二講:從新山文化街談大港主陳旭年的南洋傳奇中,通過人間煙火臉書直播開講,談一談所出現的重要港主不僅僅在新山留下蹤跡,實際上在新加坡及原鄉潮州同樣留下了文化的遺蹟。
陳再藩坦言,他專注在文化活動上,而非歷史學家,因此不會做詳細的歷史考究,反之嘗試從色彩斑斕的民間傳說,尤其他於2007年到訪潮州,發現原來流傳許多與陳旭年有關的民間俗語。
下南洋前傳說流傳各地
他分享說,陳旭年於1827年出生在潮州彩塘金砂鄉,本名為陳毓宜,關於他於1844年,也就是17歲的時候下南洋前故事,在各地也存在各樣的傳說。
“在陳旭年家鄉相傳,他未到南洋前是個爛賭鬼,在一次賭光錢後到汕頭,向姐姐以母親過世為理由借了100銀襾作為辦喪禮之用,而以同樣理由再跟舅舅借錢後,原本健在的母親突然過世,但借來的錢已被賭光。”
他續說,陳旭年只好使用一個草蓆將母親的遺體包起來,搬到一座山上準備埋葬時突然下起大雨,陳旭年只好將母親的遺體暫放在大石底下避雨,怎料大雨引發泥石流,再回去找時,母親的遺體已消失。
陳旭年急忙找來了風水師尋找,而風水師卻發現該處名叫水鬼地,若將先人在此風水寶地下葬,此子子孫孫便會大富大貴,也就造就了陳旭年隨後下南洋後得到的成就,從這形成了“葬在水鬼地”的俗語。
“由於陳旭年是個大賭徒,個子又大,因此民間俗語‘陳旭年來了’,一聽到這話,街坊都會將好吃的都藏起來,可見得他在家鄉時,每個人都討厭。”
陳再藩分享,同樣為潮州人,他了解潮州粥只要配上橄欖菜或鹹菜就非常好吃,因此在當時,陳旭年的街坊都不會給他,讓他知道自己呆不下去了,才有了之後的下南洋。
他說,但陳旭年曾回鄉,他在汕頭港登陸,在還未進到潮州之前就叫人打了一把金鑰匙,送給他離開之前不給他鹹菜的人,讓他用這把金鑰匙打開家裡的鹹菜甕,這句“金鑰匙開鹹菜甕”俗語講的就是以德報怨,實際上陳旭年是感恩當年家鄉的人以絕情的方式對待他,才有了下南洋的大富大貴。
他表示,陳旭年回鄉帶給家鄉的人很大的衝擊,於1870年在故里建造了一大片宅第“從熙公祠”,他花了26萬銀元,用了14年的時間建造,而在建造的當兒又傳出了另一個俗語。
為了藝術精益求精
“據說,陳旭年在建時又傳出了另一個俗語“氣死三個師傅”,他所建的從熙公祠的石雕可說是國家級的,非常精美,石雕便用了10年的時間,有5個三代人的師傅,意思是說他為了藝術精益求精。”
此外,陳再藩指出,在陳旭年家鄉也流傳這麼一個傳奇故事,據說蘇丹阿布峇卡當時與他結為兄弟,並把一位表妹或堂妹嫁給了他,導致陳旭年成為了統治者的潮州女婿,但實際上沒有這件事。
他說,家鄉還流傳,陳旭年在森嶺裡開拓時,晚上睡在大樹下,有老虎圈圈圍著保護他。另外,在陳旭年一次過河時鱷魚會銜接起來讓他渡河,這些都是馬來民間故事套在他的身上,很神奇。
陳再藩說,他在父母口中曾聽聞,陳旭年在擔任首領時建了柔佛古廟,而柔佛古廟的開幕就有著這麼一段故事,開幕的當天早上,陳旭年與蘇丹阿布峇卡在直律街散步,在經過古廟時突然聽到裡面傳來潮州樂及鑼鼓大響,蘇丹詢問發生什麼事,陳旭年則回應何不推開來看看,也就這樣蘇丹推開了門,就等於蘇丹為古廟開幕。
他表示,實際上南洋與潮州斷了很多年的互動及來往,因此陳旭年的故事一代代傳下來,變得龍龍虎虎充滿南洋色彩,惟都不是真的,只能說是潮州家鄉對陳旭年在南洋歲月的一種想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