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发布: 1:00am 15/06/2020

鄒裕豪.糧食保障

作者: 邹裕豪(柏伶区州议员)

ADVERTISEMENT

冠狀病毒疫情讓全球經濟活動休克,雖然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已恢復經濟活動,並嘗試把經濟活動恢復到如疫情前的情況,在我國亦然,尤其更需注意糧食保障(food security)問題。

根據農業部資料顯示,我國主要進口糧食的白米約30%至40%屬進口,而第二主食麵粉的原材料,則完全是舶來物。

在3月份,越南就因冠病關係需穩住內需而暫停對外出口白米之際,農業部長就指出,我國白米只夠兩個月半的使用量為不實,還指出除了越南外,接下來會向泰國、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柬埔寨等國買米。

邁入5月份,我國確實跟印度簽下史上最大宗,總數為20萬噸的白米交易,即每月10萬噸,為期兩個月。

注意國際消息的朋友肯定發現,湄公河前些時候因旱季過於乾旱,導致河水位下降,直接影響湄公河穿過的國家,即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以及越南的稻米產量大跌,加上疫情關係,上述國家不得不考慮暫停出口白米以滿足內需。

另外一個讓糧食危機情況雪上加霜的天災,就是東非蝗蟲向東過境,已讓巴基斯坦、印度的農業遭遇20多年來最嚴重的蟲害,甚至有專家指蝗蟲可能會往東過境到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到達中國。蟲害也因冠病疫情,各國行動管制、物流限制而愈發嚴重。

上述情況讓依賴進口以滿足主食需要的我國需格外謹慎之外,也需檢討糧食自給率(food self-sufficiency rate),即我國有多少糧食源自本地耕種。

在1982年,我國糧食自給率為92%,1990年時為80%,今天則接近70%,目前的自給率在東南亞產米國中排列最低。

再看看我國的稻米產量,目前只有4.08每公頃噸(tonnes per hectare),這遠遠落後於其他產米國,如中國(7.02每公頃噸)、越南(5.82每公頃噸)、印尼(5.19每公頃噸)。

氣候變化下,更有專家估計從2013年至2030年,我國產米量在旺季會減少12%,而淡季更可能減產至30%。長此下去,如果沒有出現改善狀況的方法,國內糧食自給率只會越來越低。

在自給率越低的情況下,我國的入口糧食的價格升高,讓收入2000令吉以下,糧食費用佔收入40%的國民的日子更難過外,更糟糕的糧食將出現短缺,難保造成社會動亂的隱憂。

政府因此需認真執行國家農業糧食政策(Dasar Agromakanan Negara)中的提高白米自給率,除了想辦法提高農民的福利,更要投入更多相關技術來提升農糧領域方面的研究。

我國的農業更需要多元化的農作物,目前油棕地的面積是種植糧食地的21倍,政府更應該鼓勵能直接種植糧食的農民,並給予更多的協助。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國的主食特許準證(AP)還是隻讓特定公司持有及壟斷市場,農民的命運不但不能改善,更使得國內在提升糧食自給率上面對挑戰。

去年我國在糧食保障全球排行榜上雖提升20位,排在第28位,如今面對疫情後,加上種種對糧食不利的消息,我們還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