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3日讯)从纸扎、寿板至身后事保险计划,在业界多年的黄作声,见证了人们从当初对死亡的忌讳与惧怕,变成接纳与豁达;从旧时代走至新时代,黄作声一面肩负传统文化,亦不忘与时并进,将殡葬业带向人性化与尊重生命的方向发展。
父亲1953年成立纸扎寿板店
今年66岁的黄作声说,他的父亲于1953年成立新祥发纸扎寿板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起初新祥发位于市区巴刹南马街,后来搬迁至哥打拉沙马那花园。
小时候的黄作声,有时就在父亲的店里帮忙做纸扎,或与父亲一同到丧府,帮忙摆设灵堂及协助看头看尾,在26岁那年,正式接手这份家族事业。

不会出席婚嫁仪式
“早年做这行并不容易,很多人无法接受纸扎寿板业,人们对这行业抱持很多的禁忌,因此,我们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婚嫁仪式上,除了受邀出席宴席,新年或办红事,也不会受邀出席,人们怕被‘冲’到。”
他说,过去,人们只要听到附近有人办丧事或知道某某家里有人去世,左右邻居都会关上门窗,人们绕道而行,避之则吉。
“他们觉得晦气,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也对此感到害怕。”
他说,早期很少年轻人愿意做这一行,大家一听到殡葬业,就是百般忌讳,谁家孩子若想投入这一行,大多数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
他说,早年社会对殡葬业有偏见,也觉得这一行业是成绩不理想的人或者是小混混才做的,但甚至有时小混混也不愿意做这一行。
“如今时代不同了,殡葬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上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也开始理解这个行业的意义与价值。”
采新服务模式寿板店明亮干净
黄作声说,从前的纸扎寿板店,予人灰暗的阴沉的感觉,寿板就直接摆着在店里,容易令人感到害怕,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业者采取了新的服务模式,寿板店不再是阴暗的,而是明亮、干净及舒服的环境。

黄作声现在的寿板店,从外望进去,好像一座茶坊,里面摆着桌椅、有长长的木凳和茶几,此恬静优美的空间,是他平日喝茶、与客人谈话的地方,这个接待处与后方的陈列室有一墙之隔,打开陈列室的门,映入眼里的是各种整齐排列的棺木,室内明亮又卫生,不再有令人害怕的氛围。
从前殡葬仪式非常讲究
黄作声说,从前的殡葬仪式非常讲究,不同的籍贯有不同的礼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改变,年轻一代的对礼俗已经不太了解,丧礼也趋向简化。
他举例,早年人们若过了70岁,就要买寿衣。业者在协助家属为逝者更衣时,需按礼俗先把死者的寿衣套上已婚长子的身上,然后才为逝者穿上,同时也要准备草帽、木屐。

“丧府当天也需准备煮好的面线,然后家属都需吃上一口。”
他说,在父亲经营殡葬业的年代,高龄逝世得穿上11层衣,现在有的只穿7层。
“早年,侨生的丧事非常讲究,在为逝者更衣时,必须将棺盖反置于棺木上,逝者必须在棺盖上更衣,待完成更衣后,由数人抬起逝者,另数人将棺盖移开入殓。”
黄作声说,古老的礼俗相传至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懂,年轻一代的业者也已不太了解。
殡葬服务朝向专业模式
“殡葬服务如今已朝向专业模式,更具人性化和朝着尊重生命的方向发展。”
数年前,黄作声也与年轻的教友合伙,扩大服务范围。
“之前的客户多是信仰佛教和道教,后来我与会馆的年轻人合作,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店铺取名‘逾越殡仪服务’”,成功扩大客户群。

黄作声也在数年前与年轻校友合作,与保险公司属下的CH Life推出了“完美人生”配套,协助生者及家属妥善的为身后事提前做好规划,顺利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与蔡志祥合作
推动“完美人生”保险计划
黄作声是公教校友,与他一同推动“完美人生”计划的伙伴,也是公教校友蔡志祥。
蔡志祥因乐队与黄作声结识,后来,他俩计划推动“完美人生”保险计划,经过多时的筹备终于落实。
蔡志祥在大学毕业后,曾参与出殡乐队赚外快,每当有需要时,黄作声就叫他出队。后来乐队解散了,蔡志祥再没有为送殡奏乐,数年后,他与黄作声以另外一种行式,协助逝世与生者规划安排身后事。
年轻人对死亡课题不再避忌
蔡志祥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死亡课题不再避忌,并且愿意为这一天的到来提早做准备。
“在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各自的收入不一样,提早规划的好处很多,大家可每个月供期父母的完美人生保险计划,依配套每月共同承担大约100至300令吉,到时既不必担心经济压力,亦可避免兄弟姐妹发生不必要的矛盾。”
他说,单身者也可以为自己提早做准备,并可通过律师的协助,安排日后的执行人。
黄作声说,有些家属对丧礼打点各持己见,在行业内多年,他已见惯这种场面,面对这种状况时,他通常会站在一旁让家属去讨论,业者在安排事务时,就与家属中的一名固定代表接洽,以便能顺利完成服务。
助死者完成人生告别式
他也说,殡葬服务并不只是一场告别而已,更是协助逝者与生者做最后和最好的安排,同时,也在他们不知所措及悲伤时,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安慰,从中协助相关的家庭完成一段圆满的人生告别式。
他说,本身也有为生者提供骨灰制作饰物做纪念的服务。
他指出,有些客户为了纪念另一半或心爱的人,会提出这个要求,通常他们会选择做成吊咀或戒指佩戴在身上,因此,在完成火化后,业者将陪同客户捡取骨灰,再送往制作。

他说,殡葬业不只是一份职业,也肩负责任及使命,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