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広之工业塑料瓶循环塑料瓶 促进循环和经济发展




全东盟第一家,将塑料瓶摇身一变成100%可再循环PET塑料瓶原材料的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Hiroyuki Industries),将进一步提升产能,预计在2023年起,每年可接收并再循环的塑料瓶子(rPET)将达24亿个,并希望“以塑料瓶循环塑料瓶”的模式可以形成无限循环,继而减少一次性塑料的生产。
落户在柔佛州的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目前的年产量是5亿5000万个塑料瓶;该公司决定再增设一条生产线,并于本月14日与一家奥地利的再循环科技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ADVERTISEMENT

双方代表分别是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中田広之,以及再循环科技公司奥地利史太林格(Starlinger & Co. Gesellschaft m.b.H)的区域销售总监郑元发,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拿督斯里阿汉峇峇,以及奥地利驻吉隆坡贸易办公室商务顾问雷因哈特也受邀出席有关签约仪式。

众嘉宾较后也在该公司职员的带领下,参观和了解工厂的运作。

阿汉峇峇在会上也对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将塑料瓶再循环,生产可制造食品级可再循环塑料瓶材料的技术表示认可,而这也符合国家迈向绿色科技、低碳的方针。
他表示,其中再循环领域的碳排放量也会较一般生产来得低,因此政府乐于见到国内有更多这类利用最新环保科技的企业进驻,新的技术也会带来新的科研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我也了解到这家工厂使用的是来自奥地利的技术,所生产的再循环塑料瓶原材料是属于食品级的,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再加上由这个再循环原料生产出的塑料瓶是100%可再循环的,这有利于减少垃圾场的不可循环垃圾。”

塑料再循环具极大前景
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在2001年于柔佛州设立,主要是生产聚丙烯(PP)和聚酯(PET)打包带,并在2005年扩张至日本,再于2012年分别到越南、泰国和缅甸设分公司。
中田広之较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有别于一般日企都是在日本发展稳定后再往外扩张,该公司是从柔佛州开启第一步,再回转日本市场,而当时会选择在柔佛州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柔佛州拥有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塑脂生产商,极其契合他想要投入的领域。
接着,中国在2017年宣布不再接收“洋垃圾”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认为塑料的再循环具有极大的前景;他同时发现,马来西亚的塑料瓶再循环率是东盟最低,平均每100个塑料瓶,只有22个被再循环,其他都是作为垃圾被土埋或是被丢弃到海洋。
因此该公司在2018年,正式开始投入再循环产业,将塑料瓶再循环,处理成可以制作100%再循环PET的原材料。

希望未来能和日本一样普及
他解释到,该公司并不是生产可再循环的塑料瓶,而是提供饮料厂商有关材料,让他们的产品使用食品级可再循环PET塑料瓶包装。
“在日本,我们是鼓励以再循环瓶子后,再制造成瓶子,而不是将它转为其他商品如衣物,因为衣物有各种颜色,再循环的成本会提高,所以一般上都不会再被循环,那这个塑料的生命就停止在这一个周期,没有再循环的机会了。”
“但瓶子再循环后,再制造成瓶子,那它就等同于可以无限循环,形成一个永续周期,所以我们希望未来也可以做到像在日本一样。”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众对于再循环塑料瓶的醒觉度,该公司通过今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让新山、巴西古当、士乃和古来区的60所国民型和私立小学参与收集塑料瓶再循环的有奖竞赛活动,除了奖金,排名前十的学校还可以到该厂参观,了解塑料瓶再循环的过程。

谈到我国对于再循环塑料的醒觉度,中田広之坦言,大马在这方面有所提升,但他认为,需要政府从旁协助推动,让同个领域的权益相关者一同磋商,制定行业标准。
“比如说饮品的塑料瓶原料,是不是都统一使用再循环塑料;食用后的塑料瓶又交由哪一方回收等等。”
他说,目前许多国际市场对于环保的要求愈加严格和细致,所以目前除了有不少国际知名品牌有意与该公司合作,还有一些有意迈向较高端市场的本地业者与该公司接洽。
他透露,该公司所生产的再循环塑料瓶原材料拥有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认证,如今也正为获得清真食品认证的目标努力,相信在达成后会有更多本地商家寻求合作。
不仅如此,広之工业(马)私人有限公司目前也和永旺购物广场磋商,一起展开一项塑料瓶再循环计划。

他在受访时也提到疫情对行业的冲击,还包括人力的短缺,由于多国实行边境封锁政策,现有的员工极度思乡,但员工返乡后又基于边境未全面开放,无法填补新的人力,而这样的情况并非单独发生在该领域。
因此,他希望政府能针对此推出相关政策,解决各个生产和制造领域的业者所面对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